第兩百六十四章奇怪的龍文化(2 / 2)

是以火懾勢的龍,全身有紫火纏繞,凡有火龍經過之處,則一切物體均被燒焦!

“蟠龍”

指蟄伏在地而未升天之龍,龍的形狀作盤曲環繞,在我國古代建 築中,一般把盤繞在柱上的龍和裝飾莊梁上、天花板上的龍均習慣地稱為蟠龍!

在《太平禦覽》中,對蟠龍又有另一番解釋:“蟠龍,身

長四丈,青黑色,赤帶如錦文,常隨水而下,入於海,有毒,傷人即死!”把蟠龍和蛟、蛇之類混在一起了!

“青龍”

為“四靈”或“四神”之一,又稱為蒼龍,我國古代的天文學家 將天上的若幹星星分為二十八個星區,即二十八宿,用以觀察月亮的運行和劃分季節!

並把二十八宿分為四組,每組七宿,分別以東、南、 西、北四個方位,青、紅、白、黑四種顏色以及龍、鳥、虎、玄武

(龜蛇相交)四種動物相配,稱為“四象”或“四宮”!

龍表示東方,青色,囚此稱為“東宮青龍”。到了秦漢,這“四象”又變為“四靈”或“四神”(龍、鳳、龜、麟)了,神秘的色彩也愈來愈濃!

現存於南陽漢畫館的漢代《東宮蒼龍星座》畫像石,是由一條龍和十八顆星以及刻有玉免和蟾蜍的月亮組成的,這條龍就是整個蒼龍星座的標誌,漢代的畫像磚、石和瓦當中,便有大量的“四靈”形象!

“魚化龍”

是一種龍頭魚身的龍,亦是一種“龍魚互變”的形式,這種形式 我國古代早已有之,《說苑》中就有“昔日白龍下清冷之淵化為魚”的記載!

《長安謠》說的“東海大魚化為龍”和民間流傳的鯉魚跳過龍門,均講述了龍魚互變的關係,這種造型早在商代晚期便在玉雕中 出現,並在曆代得到發展!

還有傳說中的椒圖:又作鋪首,形似螺蚌,性好閉,故常裝飾於門上的銜環,按照這個形象來看,和龍的氣質完全不符,也不知道是不是古人給龍族安上了一個私生子的物種…………?

在華夏大地上,龍的形式千奇百怪,曆史上從來沒有有利的作證可以證明龍的存在,所以越來越多的學家就把龍族定義成了傳說中的虛幻之象!

同時對於龍的研究中,根據傳說和一切毫無邊際的典故給與龍還進行了分門別類,製定出了下麵這幾種形式:

坐龍:坐龍呈正襟危坐的形式,頭部正麵朝向,頦下常設一火球,四爪 以不同的形態伸向四個方向,龍身向上蜷曲後朝下作弧形彎曲,姿態端正,坐龍一般設立在中心位置,莊重嚴肅,上下或左右常襯有奔騰的行龍,在封建社會中,坐龍是一種尊貴的龍紋祥!

行龍:行龍呈緩緩行走狀,整條龍為水平狀態的正側麵,行龍:常常作雙雙相對的裝飾,構成雙龍戲珠的畫麵,常裝飾在殿宇正麵的兩重枋心,器皿的狹長形裝飾麵上也常常用到,倘以單相出現時,龍的頭部常常作回頭狀,使畫麵更顯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