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背後的考量(2 / 3)

司馬昭入宮弑君時荀勖伴其左右,是這場宮廷政變的知情者與參與者。

也就是說在誅殺高貴鄉公時,荀勖已經是司馬氏的黨羽無疑了。

在曹爽被滅後荀勖便加入了司馬氏的陣營,其中或有荀顗的努力。

對司馬氏來說接納荀勖也是與荀氏家族的聯合,司馬氏也需要世家大族的認可與合作,是以荀勖雖然曾為曹爽黨羽但司馬氏仍然接受他加入自己的陣營。

在晉朝建立後荀顗、荀勖都進入了配饗宗廟的名單,荀顗僅位列何曾之後,但這一名單僅是以輔佐司馬氏開國的功勞來擬定的。

實際上在晉朝建立後荀勖長期掌管機要,參與晉武帝的決策,而荀顗隻獲得了象征性的司空之位,其權力及政治影響已經遠不如荀勖了。

荀勖在晉朝建立後能夠占據要津,獲得武帝的信任,除了他本人確有才略之外,主要與他在晉初的結黨有關。

晉朝建國後荀勖受封濟北公,任中書監,加侍中,領著作,是晉初政局的重要人物。

鄭衝、王祥等士人進入配饗名單,更多的體現出司馬氏的優禮,而荀勖、荀顗等人則是晉武帝朝的政治核心。

荀勖“久管機密”,深得晉武帝的信任,在征蜀及諸侯之國的問題上武帝都采納了他的建議。

在晉初複雜的政治形勢中,賈充是十分重要的政治勢力,他弑高貴鄉公曹髦為司馬氏立下功勞,勸諫司馬昭立司馬炎為儲,於武帝有擁立之功,深得武帝信任。

《資治通鑒》雲“侍中、尚書令、車騎將軍賈充,自文帝時寵任用事,帝之為太子,充頗有力,故益有寵於帝。”

賈充在鹹寧元年進入配饗清廟之列,是晉初政局的關鍵人物之一,賈充一黨也是晉初最重要的一股政治勢力。

荀勖在晉朝初立時即與賈充結黨。

另外,荀勖與賈南風,也是有淵源的。

當初賈充即將被外放,荀勖認為賈充外放遠離機要中樞必然造成自己失勢,於是謀劃以賈充女聯姻太子確保賈充留在政治中心。

便是讓賈充之女賈南風嫁給太子做太子妃,這才免了賈充被外放的風險。

隨著賈充聯姻武帝,荀勖等在立儲問題上便偏向太子,進而離間武帝與齊王司馬攸的關係,促使齊王就國。

晉武帝時期九品官人法普遍施行,荀勖、荀顗佐命晉室取得的政治地位通過這一選舉製度及恩蔭特權轉化為家族的政治資本,為家族子弟入仕提供了便利,為家族勢力的擴充奠定了基礎。

荀氏一族顯達於有晉一代,得益於荀顗、荀勖在魏晉之際的政治選擇與經營。

但天不遂人願,太子司馬遹的突然雄起,讓世家多年的布局毀於一旦。

不論是荀顗還是荀勖,都是與賈充親近的,與賈南風,亦是有千絲萬縷的聯係。

皇帝上位之後,潁川荀氏隨即受到打壓。

所謂之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說的便是這個。

潁川士族除了荀氏之外,在西晉顯赫的還有陳氏。

陳氏發跡於陳群,顯赫於陳泰,當朝的有陳準,但是當日已經與齊王一起死了。

陳氏大多以為陳準是被皇帝誅殺,但沒有證據,自然是不會說出來的,但要說心中沒有怨恨,那當然是不可能的了。

這便是王生的機會。

張賓繼續說道:“況且,司馬家得國,原本就不正。”

這可謂是司馬家的一個硬傷了。

就算是曹魏篡漢,最起碼沒把漢獻帝給殺了,漢獻帝還活得好好的。

而司馬昭直接就是把高貴鄉公給殺了,這就是最要命的事情了。

為此,司馬昭,以及後來的繼承者司馬炎都做了很多努力來補救。

就譬如著史斷代。

荀藩、荀勖、荀畯、,他們三人主張將晉朝斷於正始,自正始以下入晉史。

這樣的意見是有深意的。

高平陵之變發生於正始十年即嘉平元年,高貴鄉公被弑發生在甘露四年即景元元年,也就是說司馬氏篡位之行為發生在正始九年之後。

荀勖的意圖是借斷限的上延,賦予司馬氏“三分天下而有其二,以服事殷”的美德。

如果自正始元年開始計入晉史,那麼司馬氏政變及弑君的行為就是在晉朝建立之後的事情,亡魏成晉過程中的血腥與暴力即被衝淡了。

當然,這這樣做無異於是掩耳盜鈴罷了。

《世說新語·尤悔》載東晉明帝問司馬氏得天下之過程,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