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開啟農業革命(1 / 3)

由於中原戰場衝突不斷,糧草補給的重要性日漸凸顯,曹操改革屯田製的威力便顯露出來。這一年朝廷連連用兵,但到了年終之際,太倉中仍有餘糧,許都屯民生產的糧食完全能保障前線供應,而典農中郎將任峻還在嚐試將屯田製向其他地區推廣。

糧乃軍之本,民以食為天。由於後方補給源源不斷,曹操的軍隊可以連連出兵不顯疲憊,形成了良性循環。相較之下,中原其他割據勢力卻日漸衰落:袁術的淮南土地貧瘠瘡痍滿目;張繡在穰縣缺兵少糧仰人鼻息;呂布雖坐擁徐州,但手下徐州、並州、兗州三派勢力也因為爭奪糧食而暗流湧動。

更為重要的是,張繡乃涼州舊將出身,又久有勇武之名,他的失敗撼動了關中乃至西涼地區。自董卓死後弘農以西一直是武人的天下,大大小小割據不下數十個,任憑誰有幾千人馬都敢任意而為,他們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上互相殘殺縱橫捭闔,以前從未注意過關東的局勢。可隨著張繡的戰敗,關中諸將意識到了曹操的威力。加之鍾繇經略關中,以段煨為首的關中割據漸漸開始向許都朝廷靠攏。一時間,向朝廷派遣使者成了大勢所趨,亂國元凶李傕、郭汜陷入了無比孤立的局麵。

曹操和朝廷勢力的同步壯大,許都在一片興旺的氣氛中步入建安三年(公元198年)。國家大事唯祀與戎,如今朝廷有了物資基礎,荒廢已久的各種典禮也漸漸重拾。這一年起,百官賀正旦的儀式重新恢複。

除夕之夜,子時夜漏七刻,宮門大開,皇宮鍾鼓齊鳴,上到公侯列卿下到屬官小掾,身著簇新的朝服、各備禮物入宮朝賀。百官的賀禮有明確的規定,公侯奉上的是玉璧,列卿為首二千石的官員奉上的是羔羊,千石到六百石俸祿的官員進獻大雁,四百石以下準備的則是雉雞。

百官列班而行,過了儀門齊刷刷跪倒稱賀,二千石以上官員上殿要呼萬歲。皇帝劉協也難得由衷地高興一次,由黃門侍郎引著升殿就座,賜百官飲宴。一時間宮樂大作,眾宮女來擺宴,珍饈獻上,水陸畢至,宮中藏酒倒入精巧的宮觴,可謂鍾鳴鼎食富貴無邊。

不過按照傳統禮製,進行賀正旦禮時,三公九卿是不可或缺的。要由大司農為皇帝捧飯、司空負責奉羹,太尉、司徒與其他公卿依次向皇帝舉觴敬酒。不過如今的儀式卻不同了:太尉楊彪早已被罷免,還在縣寺大獄裏挨了滿寵的棍子,出來後他幹脆對外宣稱腿疾,從此足不出戶,連這麼大的慶典都不參加了;衛尉卿張儉懸車於府門,謝絕一切往來;太仆卿韓融謊稱耳疾,自閉於家中。

禦座之畔,真正活躍的是曹操、荀彧、鍾繇、董昭這幾個人,另外拉了司徒趙溫、輔國將軍伏完當陪襯。至於其他朝廷大臣,就隻有舉著酒樽在階下跪拜的份了!雖說漢禮自叔孫通時期就建立起來了,但實際上還是要屈從於現實政治的……

待典禮已畢宴席撤下,百官紛紛告退;曹操卻絲毫沒有鬆懈,直等到皇帝回轉後宮,確定不會有人借這個機會進諫什麼了,這才拉著荀彧、荀攸上了自己的安車。

曹操得意洋洋的問道:“荀令君,這場典禮進行得如何啊?”

荀彧道:“好是好,不過破費得多了一點。畢竟天下未定,為了過年花這麼多錢似乎不太值得。”

曹操點點頭道:“是啊,是花費了不少。”不過隨即又道:“不過這筆錢不會白花,我要讓天下人知道,朝廷的權威和禮法已經樹立起來,今後無人能夠撼動。特別是這個時候,還有不少關中的使者在此,我得叫他們曉得朝廷的尊貴啊。”

聽他這番解釋,荀彧雖覺頗有道理,卻又提醒道:“對朝廷而言,頭號敵人除了偽帝袁術,還有李傕、郭汜。這兩個武夫雖然成不了什麼氣候,但畢竟是罪魁禍首,不殺之無以伸張天下正義。如今時機已成熟,該把他們解決掉了。”

曹操胸有成竹道:“我早就已經在考慮這件事了。等天氣再緩和一些,我差夏侯元讓領兵入關,直搗長安,務必要將這兩個逆賊的人頭帶回,祭奠曆代皇陵。”

半天沒說話的荀攸突然插了一句話道:“派夏侯將軍前去甚是不妥。”

曹操試探地問道:“哦?公達不看好元讓的用兵之才嗎?”

荀攸微然一笑。在他看來,夏侯惇長於治軍短於攻戰,掌管軍機是把好手,但攻城略地卻不一定了。不過他阻攔曹操的原因還不僅於此於是道:“曹公請想,李傕、郭汜是為國賊,有禍亂之罪,非張繡、呂布之流。按朝廷製度,戡亂理應差派朝廷官員出馬,或是中郎將、或是謁者仆射,派夏侯將軍前去,似乎從製度上說不通。此其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