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登基大典(1 / 3)

弘威元年,二月初一,華夏帝國迎來了最盛大、最隆重的典禮:弘威皇帝的登基大典,同時也是華夏帝國的開國大典。

鄴都外的天壇,幾十萬百姓來到了這裏,同時華夏帝國各州也有觀禮朝拜的隊伍到來,一時間方圓十餘裏彙聚了百萬觀禮朝拜的百姓。那真是鑼鼓喧天,鞭炮齊鳴,彩旗招展,人山人海。

百姓們自發彙聚到了這裏,昭示著華夏弘威朝的盛世初顯。

天上臉盆子大的太陽公公大喜過望,球型虎軀巨震,撒發出春季裏最最熱烈的光芒。

天壇四周,二十萬程軍將士拱衛,天壇直通鄴都的大道兩側,十萬程軍警戒。威武的將士個個盔甲鮮亮,手中刀槍如林泛著鋒芒。雄糾糾氣昂昂,向天下展示著華夏帝國的武運昌隆。

卯時的時候,程閔便起駕出宮,百官擁簇著龍攆,數千人的儀仗隊,華蓋、旌旗在官道上綿延出去十餘裏,一眼望不到邊。所過之處,程軍將士與百姓如浪頭般拜倒在地,山呼萬歲。

程閔就站在龍攆上,接受著萬民的朝拜,他奮鬥了這麼多年,終於,他迎來了這一天。

辰時的時候來到了天壇前。

程閔登上天壇的時候,四周立刻靜了下來。

首先是祭拜天地。

加上基座,幾乎有三十丈的天壇大殿,曠古爍今十分宏偉。程閔通過大殿前的丹橋進入殿旁一側的祭天神壇內,當他來到壇內後,文武百官並司儀人員,一路小快步,從丹橋兩側的台階進入壇內。

這時,六十四名手執羽扇,身穿儒衫的青年才俊來到大殿前的廣場左側列隊。同時,哢哢的腳步聲響起,六十四名精煉鎧甲的魁梧勇士,右手提著開山大斧,左手持著虎紋大盾,來到大殿前的廣場右側列隊。

兩陣縱橫各式八列。

羽扇儒衫者,代表著華夏帝國的文治才盛之氣象。

武士者,代表著華夏帝國將士,追隨弘威皇帝程閔征伐天下的威武雄姿。

祭天神壇兩側設置著諸神神位,按照統屬關係分為七組,每一組都有青色幔帳搭成神幄,兩側六組一邊三組。拱衛中間的一組,這一組有正主位:天帝的神牌。兩側則是從神位,掌握日月星辰,風雨雷電等等神牌位。

每個神牌位前,都有三牲和美酒,鮮果,佳肴等大量供品。隻是存放祭品的器物、禮器就高達一千餘件。

神壇西南有檀香大鼎,東南有火柱天燈,檀香成霧色,將神壇籠罩如煙雲飄渺之狀,而燭火搖動期間,給人一種神秘莫測的感覺。

祭天神壇前,程閔雙手疊加環在胸前,兩個大拇指遙遙相對,鄭重拜在正中的金色蒲團上。

這時,有司儀跪呈香柱。

程閔把那香拿在手中,這一刻高擎拜香的弘威皇帝程閔,他便代表著普天之下億兆子民,請求皇天上帝為新興的華夏帝國帶來福祉。他由衷祈禱上天,“保佑朕的江山永固,國泰民安!”

弘威皇帝程閔洪亮的聲音傳到了壇外四周的時候,天壇外的樂師團奏起莊嚴的樂聲。早就等待在廣場上的羽扇儒衫方陣跳起文德舞,魁梧的勇士一手拿斧頭,一手執盾牌跳起武德舞。有節奏的舞步,表達了華夏帝國對上天的崇敬,同時又是對美好生活的期盼。

而這時,祭天神壇前的弘威皇帝程閔起身,拿起壇上的明黃詔書展開。這時,龐統、趙雲等文武百官雙手疊加放在地上,額頭拜在手背上不動。他們微微顫動的身軀,昭示著心中的激蕩。

弘威皇帝程閔開始大聲宣讀祭天文:“臣奉天承運,開華夏帝國繼位,當承三皇五帝之誌,體恤華夏百姓之疾苦。治四季五行之氣,藝五穀耕種,撫萬民,度四方,開山通路接連天下……”

“昔日,天下大亂,百姓民不聊生,在此華夏危難之際,賴天帝與四方神靈之護佑,助臣北逐患亂,南平叛逆。於是,才有了今日華夏帝國之太平盛世。更賴四季變化之神明,更替有序。和風細雨,應時而至。天不言而有信,地無語而物成。於是,這才有了我華夏大地,我華夏帝國五穀豐登,六畜蕃盛。百姓無饑寒之苦,國內無兵火之災,此皆天帝諸神之所賜也。”

“今日,臣開國繼位,為報答皇天諸神護佑之恩,臣特於此舉行祭天大典。敬獻玉璧、金圭、三牲六畜、清酒及五穀之實等各色祭品。乞皇天諸神共饗,護佑我華夏帝國國泰民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