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祆教興衰史
祆教,又稱瑣羅亞斯德教,是基督教誕生之前中東最有影響的宗教,也是古代波斯帝國的國教。曾被伊斯蘭教徒貶稱為拜火教。
瑣羅亞斯德(公元前628年至公元前551年)是該教的創始人,他出身於波斯帝國建立前的一個波斯遊牧部落貴族騎士家庭,二十歲時棄家隱居,三十歲時受到神的啟示,他改革傳統的多神教,創立瑣羅亞斯德教,但受到傳統教祭司的迫害,直到四十二歲時,大夏的宰相娶他女兒為妻,將他引見給國王。此後,瑣羅亞斯德教才在大夏迅速傳播。七十七歲時,在一次戰爭中,在神廟裏被殺身亡。
該教認為阿胡拉·瑪茲達(意為智慧之主)是最高主神,是全知全能的宇宙創造者,它具有光明、生命、創造等德行,也是天則、秩序和真理的化身。瑪茲達創造了物質世界,也創造了火,傳播著無限的光明。因此,瑣羅亞斯德教把拜火作為他們的神聖職責。教徒們穿著紅色道袍,對聖火頂禮膜拜。
公元前六世紀,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大流士一世執政。為了統一波斯的需要,獨尊阿胡拉·瑪茲達,力圖貶低部落的氏族神台瓦等。其後繼者塞齊斯等追隨大流士的信仰,常自稱為阿胡拉·瑪茲達的使者,聲稱神的意誌通過皇帝宣示人世。
公元前四世紀,希臘亞曆山大大帝征服波斯後,波斯進入希臘化時期,瑣羅亞斯德教受到沉重打擊。在羅馬統治時期,瑣羅亞斯德教諸神之一米特拉神(太陽神)成為地中海地區普遍信仰的對象。
三世紀波斯薩珊王朝創建後,瑣羅亞斯德教重新興盛,取得了國教的地位。薩珊諸王都兼教主,自稱阿胡拉·瑪茲達的祭司長、靈魂的救世主等。五世紀時,該教一部分教徒在瑪茲達克的領導下,進行了一場社會和宗教改革。491至529年之間,在波斯和阿塞拜疆等地掀起了大規模的、持續不斷的起義。薩珊王朝先後采取欺騙與高壓的政策,起義終於被鎮壓。
六世紀薩珊王朝亡於穆斯林。起初哈裏發對瑣羅亞斯德教徒表示寬容,在依法納稅後容許其保持自己的信仰。但不久就大規模地以武力強迫瑣羅亞斯德教教徒改信伊斯蘭教。殘留在波斯本土的該教教徒,被稱為異教徒。
七世紀中葉,穆斯林占有中亞後,大批教徒向東遷徙。新羅僧人慧超適路過中亞,在《往五天竺國傳》中記載:“從大食國已東,並是胡國,即安國、曹國、史國、石騾國、米國、康國……總事火祆。”
當時中國新疆的高昌、焉耆、康國、疏勒、於闐等地也流行該教。
瑣羅亞斯德教認為,在太初之際存在著光明與黑暗、善與惡的兩種神靈,他們都擁有自己的王國。在光明的王國中阿胡拉·瑪茲達,是全知全能的宇宙創造者。在黑暗王國魔王安格拉·曼紐的管轄之下也有很多的魔眾,它們是黑暗、死亡、破壞和謊言。據說,瑪茲達為了戰勝他的對手,特意創造了世界作為他們鬥爭的場所,因之善與惡、光明與黑暗的鬥爭過程也就是世界創造和劫滅的過程。該教把世界的曆史分為四個時期,每一個時期為三千年。在第一個時期中,瑪茲達創造了不朽的精神世界,但不賦以物質的形式。在第二個時期中,瑪茲達創造了物質世界,用泥土塑成了人類的始祖。在這個階段,魔眾或黑暗的力量侵入物質世界,與善神及其僚屬展開了一係列戰鬥。在第三個時期,瑪茲達集諸天使,曼紐率領魔眾,雙方進行了劇烈的、反複的鬥爭,前者終於壓倒了後者,取得了最後的勝利,即善戰勝了惡、光明代替了黑暗。在世界創造後九千年時,教祖瑣羅亞斯德根據神的意誌應時誕生了。第四個時期,瑣羅亞斯德的精髓每一千年產生一個兒子,他指定第三個兒子為救世主,以徹底消滅魔鬼,使人類進入光明、公正和真理的王國,從而完成了最高的曆史使命。
德國哲學家尼采所著的《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被認為是人類哲學史上最重要的著作之一。查拉圖斯特拉,實際上就是瑣羅亞斯德的另一種音譯。在中國古書中則稱為蘇魯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