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沈珍珠傳奇
中國曆史上有很多千古之迷,讓後人百思不得其解,芳蹤難覓的沈珍珠就是其中之一。有人說她來自民間,又還於民間,才引起了人們無限的遐想。而為尋找沈珍珠,又不知牽出了多少令人浮想翩翩的故事傳奇。
沈珍珠,吳興人,以良家女子的身份入選東宮,賜予當時的廣平王俶(即後來的唐代宗),生下兒子李適(即後來的唐德宗)。安史之亂時,因在皇宮外未隨唐玄宗出逃。在安祿山攻陷長安時,被掠送到洛陽的宮殿。廣平王率軍攻克洛陽時,巧遇於軍營之中,可惜軍情危急,廣平王還沒來得及派人送她回長安時,不巧,史思明又一次攻陷洛陽,從此就失去了她的消息。
至德二年李豫收複洛陽時,為什麼沒有帶走沈珍珠,是政治、軍事的需要還是別的原因?如果那時候不方便,第二年李豫被立為皇太子時,為什麼依然沒有迎回她明確她的名分?這又是一個謎。如果李豫對沈珍珠感情很深,為什麼對她棄之不管?如果他對沈珍珠的感情不深,又為什麼會在登基後多次下詔尋找她,又為她虛設後位十六年?這其中必然有很多原因,後人隻能憑想象去猜測了。而沈珍珠自己,為什麼在丈夫和兒子相繼為帝並多次下詔尋找的情況下,卻依然不肯歸來?如果說丈夫在位時,她還有一定的顧慮不願回來,那麼兒子登基後她完全可以大大方方地回來,卻依然不見蹤影?這又是一個謎。也許那時她已不在人世,想回也回不來;也許那時她已找到了新的歸宿,過著平靜的生活,不願回來;也許那時她已看破紅塵,不願再去享受那風口浪尖上的榮華富貴;也許那時她已到了大唐的勢力之外,根本沒有聽到丈夫和兒子的呼喚。相見不如懷念,失蹤又何嚐不是她最好的結局?真要回來了,還不一定是什麼結果,兒子也許不會像丈夫那樣在乎她曾在叛軍營中生活的經曆,可其他人呢,又會興起怎樣的風浪呢?
但是,不知所蹤的她,又是何其的幸運,有一位天下至情至聖的皇帝對她終身難忘。這在後宮佳麗如雲的皇帝中間是極其罕見的,那就是她的丈夫——唐代宗,需後位以待珍珠還朝,如此情深意重的皇帝確實少有。而她的兒子——唐德宗,與他的父親一樣,在位時,均不遺餘力的派遣使者到民間去尋訪她,希望能讓珍珠早日還朝,可惜天不遂人願。不過為尋訪沈珍珠,倒有不少讓人唏噓不已的小浪花。
唐代宗年間,壽州崇善寺的尼姑廣澄詐稱自己是太子的母親——沈珍珠。代宗派人仔細查尋一番後,發現她的外形盡管很相象,但是當年珍珠喂兒子吃水果時,親自動手削皮導致手指受傷留下的疤痕,這一關鍵的憑證她是沒有的。遂驗證出她隻是當年少陽院的乳母罷了。於是被鞭殺之。
而唐德宗時,則出現過好幾個假冒的太後,最有名的當屬下麵這個故事。唐玄宗時的大太監高力士的一個養女住在洛陽,熟知宮中的往事。宮中的女官李真一誤認為她就是沈珍珠,派使者將這件事到長安上奏皇帝。德宗驚喜異常。當時沈珍珠家族中老一輩的人都已過世,沒人認識沈珍珠。德宗派太監、宮女去檢查驗證,覺得她的年齡、外貌都很像,雖然他們不能確認她就是真的太後,但都說她就是真的太後。高氏自己極力否認,派去驗證的人就更加懷疑她,強行將她迎送到上陽宮。欣喜若狂的的德宗馬上派幾百名宮女、太監將太後的禦用之物送到上陽宮,將她供奉起來。上陽宮裏伏侍她的人百般誘惑高氏,弄的高氏心動了,遂承認自己就是太後。派去驗證的人快馬回朝,皇帝非常高興,朝中大臣都入朝賀喜皇帝。於是皇帝下詔讓有司選個好日子,迎接太後還朝。
當時高氏的弟弟高承悅就在長安,怕自己不及時說穿此事,時間久了,真相大白時,自己會受到牽連而獲罪。於是上朝向皇帝說明緣由。皇帝就命高力士的養孫樊景超去看個究竟。樊景超到了上陽宮,見她以太後自居,左右的侍衛也很威嚴。就立刻對高氏說“姑姑,你為什麼把自己放在案板上呢?”左右侍衛嗬叱他退下去。樊景超高聲說:“有聖旨,太後是假冒的,左右侍衛退下”。左右皆退下宮殿後,高氏才說:“我是被他們強迫的,這不是我自己的意思”。樊景超用牛車帶她回家。唐德宗怕後人不敢再說自己是太後,對假冒的太後都不治罪。說:“我寧願受一百次欺騙,也不願意失去一次找到母後的機會”。此後各地稱找到太後的還有好幾次,但都不是。而真正的沈珍珠就真的是不知所蹤了。
我想,物華天寶、人傑地靈的湖州之女——沈珍珠究竟是個怎樣的奇女子,有夫如此,有子如此,也不枉她一世的傳奇。或許曆史的老人會揭開這個謎底,或許它將永遠成為千古之迷,讓後人憑空對她添上幾份神往之心,為她增添幾份神秘的光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