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筆春秋,不過據實而論。民間傳說更為精彩。說德昌皇帝一直深愛著昭武皇帝的母親,那位自北境而來跋山涉水嫁給他的蠻族女子,因此才不惜代價將他的兒子送上皇座。更有文人墨客,繞著德昌年間的風流逸聞,足足寫出幾大本街知巷聞的話本來。
與德昌皇帝相比,他的兒子昭武皇帝也夠養活一批說書人了。甚至還頗有爭議。昭武帝對後宮冷淡,是天下皆知的事情。昭武年間,後宮之中有曾經名震帝都的第一才女白素素。有紅妝英姿文武雙全的武家之女楚雲容,還有溫婉若水,詩畫雙絕,僅次於女狀元楚雲萍的書部執令明恩華。又有來自碎島異域,碧眼雪膚,據傳有仙人之姿的碎島公主素月。
後人時常津津樂道,昭武年間,南征北戰耗空了國庫,也耗盡了天下名將的性命。要說做皇帝,昭武帝其實算不得什麼好皇帝,文也不成,武也不就。但說到後宮,昭武年間的後宮質量,堪稱開國以來的第一位。除了當初坐擁道門仙子白淩波的開國之君,誰也不敢跟他相比。
遙想昭武年間,內宮之中百花盛放,各個能文能武,姿容傾天下,才思動文苑。若是做一部宮鬥大戲,怕不是險象環生步步為營動人心魄催人淚下?
但這種事情,也並沒有發生,昭武年間的後宮大戲,其實索然無味,根本沒有什麼好梗。
因為在位之時正當盛年的昭武皇帝,作為朱雀第一的後宮之主,其實也算不上合格。
據傳這位皇帝不近女色,連按月臨幸的四位正妃都睡不過來。後宮之中,有些名門世家被選入充實掖庭的女官,入宮十餘年其實也就見過皇帝兩次,一次是入宮,一次是國喪。
昭武年間,後宮子嗣單薄,也就兩個公主,一位皇子。
皇子是權傾天下武家出身的楚氏權妃所生,兩個公主之中,年長那位是養女,據說也是楚家血脈,傳言是輝夜長公主之女,同樣聲威赫赫的女公爵楚雲昭所生。楚雲昭是德昌皇帝長姐之女,深得德昌皇帝寵愛。在軍中的時候,不知與何人生下了女兒。昭武帝出於對父皇的純孝之心,將那個女孩子從北境接了回來,收為養女。也是不忍心讓皇室血脈四處流離的緣故。隻是大概真的不喜歡那個女兒,因此在那女孩兒長到十四五的時候,就將她送到北境和親了。
那個女孩最終死在了北境,看來不是自己的孩子,也確實沒有真心實意的寵愛。後來白氏出身的淑妃為昭武皇帝生下的女兒,也一樣被送到了北境。聽說是淑妃性情剛烈,時常惹昭武帝不悅,一怒之下便將她的女兒帶離她身邊。
淑妃年輕之時,曾經有一段時間與帝王琴瑟和鳴,隻是好景不長,終究漸行漸遠。固然那位白淑妃天性裏有幾分古板強硬,從起居注來看,並不是溫柔和順的女子,但據說這一對帝妃最終不得善終,原因是昭武皇帝這一生,心思都不在內宮。
坊間傳言,昭武皇帝年少之時勢單力薄。德昌皇帝為了給他後援支持,將武家出身的皇甫氏嫁與他作為正妻,皇甫漪瀾據說生的十分貌美,性情又開朗疏闊。少年夫妻相互扶持,當初是真的情深義重。隻是可惜,這位明媒正娶的正妃並不曾為昭武帝生下一兒半女,甚至在很年輕的時候就因病逝去。昭武皇帝一生憾恨自此而起。從這之後,不管遇到多少人,他心裏放著的,都隻有曾經那位妻子。
史書上有證據,說昭武皇帝一生之中幾乎從未有過寵妃,唯有中年之時,將一位曾經在戰場上衝鋒陷陣的女將軍立為昭陽殿主,一時之間寵冠六宮。但沒過多久,終究是放手讓那位女將軍回到戰場上去了。想必就是為了懷戀武家出身的皇甫妃才有此一舉,隻是千帆過盡,所遇並非故人,終究是意難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