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前又連綿不絕地下了幾場大雪,當真到大年三十的那天,已經消失了好幾天的太陽又破天荒的冒出頭來,看來,是個暖和的新年。
夜都裏,花燈已經紮滿了街道,賣炮竹臘味的店鋪生意出奇地好,城內的積雪已經被早起的人們清掃一空,孩子們舞著小花燈,在大街小巷奔來呼往。
有幾個從城外進來趕集的鄉裏人見狀,不由得感歎道,“京城到底熱鬧些,看這些花燈,嘖嘖,真希望我家的婆娘小子也能看到。”
“咦,你不知道啊,我們村子裏也有這樣的花燈啊。”另一個人提醒他道,“前幾天不是有個公子,說城裏太吵,他特意出資在我們村前的稻場上整了一個花燈會,我旁邊的小劉小李,還過去幫忙了呢。”
“呀,那是好事啊,我們趕緊去看看。”說著,他們已經采辦好過年要用的酒啊肉啊,還有給婆娘的小玩意兒,一臉喜色地朝村子裏走去。
“……隻可惜,今年不能去聖山朝拜了,朝廷還在封山呢。”快到村口時,那人又遺憾道。
其餘的人唏噓不已。
抬起頭,不遠處隱在雲煙霧海裏的聖山,巍峨靜穆,隱隱約約,有幾行黑甲兵往來穿梭。
聖山腳下,有一個年代已久的古老村落,名曰紫羅。
也不知道到底是誰起了一個這麼雅致的名字,與村裏的僻靜貧窮還真不太相稱。
紫羅村自製的花燈會,規模也不見得比京都的小。
那位不知從何處鑽出來的唐五公子,便是看中了紫羅村的僻靜,借了紫羅村的寬闊的稻場——就是水稻收獲時用來晾曬穀子的地方——又找村長支援了一些人力,出資在這裏辦了一個盛大的花燈會。
平心而論,他的花燈比起城裏的,更為別致一些。
沒有特別龐大的骨架造型,最大的花燈也不過才一人高,但製作得栩栩如生,魚蟲鳥獸,都紮得生趣盎然,讓人盼而忘憂,好像春日提早降臨了一般。
不僅如此,它們的底座也製造得很特別,並不是固定在地上的,而是和孔明燈一樣,放了一隻粗粗的蠟燭。
到了下午的時候,花燈都準備好了,村裏的來人孩子們扶攜而出,繞著場子嘖嘖地觀看,唐五公子正在場內指揮著花燈怎麼擺放,見到他們,立刻笑嘻嘻地迎過去道,“大家有什麼新年願望,都可以請周師傅寫在花燈上的。”
周師傅是村裏唯一識字的賬房。
大家一聽,立刻樂了:不僅能看,還能寫上自己的願望呢。
老人們立刻圍了上去,嘰嘰喳喳地說著自己的心裏話:家人平安啊,兒女和睦啊,老伴身體好啊,母親長壽啊……
唐五公子則站在一邊,也拿著一支筆,朝那個最大的人形花燈上,認認真真地寫了一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