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師佛法如此高深,難道還算不出來嗎?”我不禁有了一絲疑惑。按理說他既然知道我的事,怎麼還要我詳細說出。
“施主豈不聞菩薩頷首、低眉,是因為世間太多事,因緣際會,菩薩都也無力改變,何況我等凡僧。讓施主細說,實乃因為和尚我道法低微,更為施主此事圓滿解決。”
“好,既然如此,大師不閑我囉嗦,我就都告訴你。”看來真是個大師,說起佛法,隨心所欲,具都透著佛性。
“好,施主不忙,旁邊有個茶樓,我請施主喝口清茶,再慢慢道來。”和尚很有禮數。
如果大街上一個青年和一個上了年紀的和尚聊上幾個小時,估計都能傳為一段美談了。
茶樓之內僻靜典雅,透著陣陣茶香。我們坐在包間裏,侍者端上來兩杯清亮的綠茶。
遠遠聞去,香氣清高持久,細看下,湯色清綠明亮,抿一口,滋味醇厚鮮爽,再看其中滋味,葉底嫩勻、綠亮。
真是好茶呀,即便像我不懂茶的人,也感覺到一絲清涼,似乎就是為了消除這炎熱的天氣。
“施主評一下這茶如何。”和尚飲茶,舉手投足之間,頗像一個隱士。
“不瞞大師,我不懂茶,但這茶,就像陽春的細雨,寒冬的飄雪,增添一抹風情。又像七月的大雨,秋季的太陽。送來實惠和芬芳。”我在腦海中組織著各種可以誇讚的詞,一股腦地說了出來。其實連自己都不明白什麼意思。
“施主話說的不錯,不過,在出家人眼裏,一餐一飯隻是為了維持身體機能,讓我等更好地修佛。貪慕榮華享樂是凡夫俗子最粗淺的見識。”和尚很陶醉地說道。
我一時不知該如何搭話,論見識,我從國內來,到泰國不過一月,論道行,人家是得道高僧,論學識,我是名落鬆山的考生。我心裏一陣苦悶,沒事我跟他討論什麼,這不是自找沒趣嗎。
“施主不必苦惱,佛家講,嫉妒乃生活中一大忌,凡事要看的開。你所苦惱的正是我所苦惱的。如果讓我舍棄這一切,換回一個青年的時代,我想我是非常高興的,因為我可以按照新的方式再活一次。”和上似乎看出了我的不適,開導著我。
“大師所言有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短處,哪有十全十美的事。即便像大師這等方外之人,恐怕也有許多煩惱。”其實和尚說的也挺對的,有什麼想不開的,大好年華,正是我的美好時光,錯過了,用什麼都挽回不了了。
“今天和施主投緣,和尚我最近恰好有些俗事,如果施主不嫌棄,我說與施主,也要敞開心扉,藏在心裏,總不是事兒。”
“大師直言就是,我洗耳恭聽。”
“說起來那是一年以前了。”和尚喝了口茶,繼續說,“有一天,寺裏來了一個雲遊的僧人。出門在外,寺廟就是和尚的家,正巧那天我在寺廟當值。”
“請問法師上下。”來的那人大約四十來歲,穿著破爛的僧服,洗的幹幹淨淨。
“法師不敢,法號明遠。敢問法師上下。”
“法號清心。”
“不知法師來此何事。”
“出家之人,出遊遠門,見此地有古刹,特來禮佛拜見。”
“既然如此,法師請。”
清心法師來了寺廟之後,每日誠心禮佛,早起早睡,將寺廟打掃的幹幹淨淨,雖然住在這裏白吃白喝,但是寺裏的僧人沒一個說不好的。
佛家慈悲為懷,收留僧人在所不辭,但是像這些遠遊的都是接濟齋飯,留住一宿,任他遠去。
清心法師卻不一樣,每日與僧人們一同誦經、做飯,很快就在僧人裏麵混熟了。
佛家也有嚴格的等級,清心法師算來和我是一輩的,在寺廟裏也算是人上人了。但他這人不拘小節,整日與底下小僧打鬧在一起。而且,清心法師的法號也很有趣。
清心取自佛教《清心咒》,清心法師每日早晨、晚上都會誦讀好久,以求每日能夠清心守戒,現在,想起清心法師,我的耳邊還能依稀聽見他誦讀的聲音。
……
稽首皈依蘇悉帝,頭麵頂禮七俱胝。
我今稱讚大準提,唯願慈悲垂加護。
南無颯哆喃。三藐三菩陀。
俱胝喃。怛侄他。
唵。折戾主戾。準提娑婆訶。
……
明遠法師說到這裏,眼神中不禁流露出向往之情。
“這不是挺好的嗎?”大師又有什麼煩心的呢。
“唉!”明遠談了口氣,“如果真是這樣就好了,但是,卻發生了一件奇怪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