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論佛(1 / 2)

明遠法師似乎不願意想起那一段往事,他平靜了一下,才緩緩說道。

寺裏每年都會舉行一次論佛大會,一則是考驗大家對於佛法妙論的研究,二來是促進大家的感情。每年一屆的論佛大會緊鑼密鼓地籌備著,清心法師自告奮勇,幫著底下的僧人忙碌著。

他看起來對這次論佛大會很感興趣,不停地詢問著我關於論佛大會的事。說起來,他還真的童心未泯,時常做一些有趣的事。

有時候蹲在地上看著螞蟻建窩,有時候在僧人的被子裏放個笤帚,有時候趁僧人睡覺的時候,將他們的枕頭換成他們的鞋子。從沒有人怪他,倒覺得這才是真性情。

論佛大會準時舉行,清心坐在一旁平靜地聆聽這些僧人辯論的佛法。一會兒喜上眉梢,一會兒又麵露凝重。

“清心法師,為何如此表情。”

“明遠法師,我覺得這些僧人對佛法的解讀陷入了困境,他們之中,雖說有些人小通佛理,但都是止步於粗淺的書上的東西,並沒有多少實用的東西,禁不起推敲。不出塵入世,怎能得佛的真諦。”

“那清心法師有何高見。”清心所說的那些人全都是我的弟子,他直接否定了我,否定了我的佛法。出家人不爭,但必須維護佛法。

“高見倒是不敢,如果他們能夠去塵世見識一番,對他們學佛肯定有很大的幫助。”清心盯著我說道。

我才意識到他是故意對我說的,“按清心法師所說,天下的登徒子都對學佛極具慧根,還要我等侍奉在佛祖身邊為何。”

果然,我說完這話,清心法師的臉上很不好看,我也知道自己此言不善,但是出於維護自己弟子的私心,我倒是很想教訓一下清心法師。

“明遠法師,出家人說話可不要這麼損。”

“如果說的是事實,又有什麼損不損的。自己做過的事,我們要勇於麵對,才能懂得心中有佛。”

“明遠法師,不如我們來論佛吧。”

“正有此意。”

“何為佛?”

“幫助他人為佛,普度眾生為佛。佛法無邊,佛性仁慈,一切有助於他人之善事,都可以稱佛。”

“照你所說,世間萬物皆可為佛?”

“非世間萬物皆可為佛,我佛隆恩,布佛理於天下,意在開導民眾,潛心向善,還天下一個太平。”

“那為何世間仍有如此多的災難,如此多的惡人。依你所見,豈不是佛祖的過錯。”

“非也,非也。佛法無邊,佛祖仍頷首、低眉,隻因世間不平事太多,我佛渡人,隻渡有緣之人,渡可渡之人。清心法師穿著破衫是僧,我穿著新衫也是僧,區區表象,怎麼迷糊了法師的眼睛。”

“佛曰慈悲為懷,世間那麼多人殺生,明遠法師又稱之為佛。若不是明遠法師修的道是殺生之道。”

“法師早上吃了什麼?”

“一碟豆腐,一碟青菜,一碗米飯。”

“法師可曾聽到豆在哭泣,青菜流淚,黃豆、青菜、大米皆是有生命之物,法師聽不見便覺不是殺生。

我若吃肉,我並沒有聽見牲畜的慘叫,我也可以安心大吃了。

佛祖尚且割肉喂鷹,世間之物,因果循環,天道釋然,入我空門,方遵此戒,非我空門中人,何苦累積不放。

山門之外,那麼多施主皆如你所說,如果都不配信佛,那麼佛是你一個人的佛,還是我我一個人的佛。”

“強詞奪理,曲解了佛祖之意。”

“敢問法師何為佛?”

“佛是大慈大悲的人,是念念為眾生的人,是德高望重的人,是正知正見的人,是深信因果的人,是隨緣了業的人,是離一切相、修一切善的人,是露出圓滿智慧的人。”

“法師所說才是真正的照本宣科,並沒有自己的見解,可見法師才是隻看到了表麵,而不知佛法為何物。

你這山間草木。你若心存善意,他們皆是落葉歸根,若心存惡意,豈不是又會理解為生命凋零,一片頹廢之氣。”

……

論佛持續了好久,兩個人一問一答,看似我贏了,其實,我的佛法真的不如清心法師。”

講到這裏,我忍不住插嘴道:“既然如此,為什麼清心法師卻不如你呢?”

“清心法師先入世,後修佛,入世的日子成為他一生的痛,漸漸變成了他的心魔。那天,我所有的回答都是入世之說,擾亂了他的心境,所以才贏了。”

明遠法師長舒了一口氣,接著講道:“沒想到,一次簡單的論佛,卻成為我和清心法師關係的臨界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