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被放鴿子的未來陳文帝(1 / 2)

搬了張胡凳,高伯逸靜悄悄坐在驛站大堂的角落裏,手中拿著一個曼頭吃著(裏麵有餡,和現在的包子比較類似)。聽著一個穿綠色公服(官服)的北齊官員在對著舅父耳提麵命的交待。

聲音很大,話也很廢。那家夥無非是在說食舍裏的客人如何如何重要,朝廷給的膳食預算不要吝惜,到時候都可以報銷,要盡可能滿足對方一切要求巴拉巴拉的。

聽得人耳朵長繭。

高伯逸前世算是個心理醫生的助手,知道這類小官的心態。

這類人一般欺上瞞下,變臉比翻書還快,而且還特別喜歡通過欺負老實人來發泄心中的戾氣。

綠袍隻是個跑腿的小官,但也能壓死高伯逸和他舅父了。看著對方牢騷了一番之後得意洋洋離開的背影,高伯逸雖然沒有感覺到“大丈夫當如是”的豪邁,倒也有幾分“縣官不如現管”的心有戚戚。

宋代大名鼎鼎的“大紅袍”“大紫袍”官服,最初的起源並不是出自隋唐,而是來自南北朝晚期。

《北史·魏孝文帝紀》這麼說的:“(太和)十年,夏四月辛酉朔,始製五等公服。”從那時候起,北朝公服就開始分為五級。

《資治通鑒·齊武帝永明四年》胡三省注:“公服,朝廷之服。五等:朱、紫、緋、綠、青。”(這裏的齊武帝是說的南齊的蕭賾,都是死了五六十年的人物了。)

可見這個時代南北文化不斷交流融彙,北方和南方在製度方麵的區別遠沒有後人想象中那麼大,公服都是分五級,南朝的綠袍小官去了北朝一樣的鹹魚。

這種公服的形製,多做成單層,是一種單衣,而且兩袖都比較窄小,這種類型的衣服被稱為“褠衣”。《隋書·禮儀誌》上說“流外五品已下,九品已上,皆著褠衣為公服。”

點頭哈腰的把朝廷派來的綠袍小官送走了以後,高伯逸向舅父打聽食舍裏那些人的身份,結果相當有趣,或者說讓他眼睛一亮。

那個帥氣中年男叫陳蒨,留著八字美須,長臉劍眉,眼神深邃。這是典型萬人迷老男人的樣子,符合時代的審美。綠袍小官說此人身份尊貴,但具體哪裏尊貴,高伯逸的舅父說不出個所以然來。

反正看打扮,就知道不是普通人。

那個穿著明光鎧的中年將領叫侯安都,隨行的護衛首領。看上去身材魁梧敦實,皮膚粗獷,有一張軍中常見的國字臉,虎口有老繭。

聽說此人乃是梁國中軍(即南朝禁軍,又稱台軍)右衛的將領。

他們前來鄴城,是為了給文宣帝高洋遞交國書的,也未嚐沒有一窺北齊虛實的原因夾雜在裏麵。至於國書的內容,那個綠袍小官怎麼知道?高伯逸的舅父就更不知道了。

雖然高伯逸的舅父不知道這兩人的身份和來曆,但高伯逸這個穿越者卻清楚的記得陳蒨是誰!

陳蒨者,陳武帝陳霸先之侄,始興昭烈王陳道譚長子,陳宣帝陳頊長兄,南北朝時期南陳第二位皇帝。

如果沒有重名的話,那這家夥就是大名鼎鼎的陳文帝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