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道教的概念
聽了垂釣者的講述,我對道教或多或少有了一些了解。
道教宮廟稱“觀”或者“廟”或者“宮”(閣),而不稱“寺”,“寺”是學佛人修行的場所。道士修煉的地方叫道觀。
修道講究清靜無為、離境坐忘、安靜自然。道教重視“天人合一”、“身國同治”的思維模式,他們通過了解天象以助於求道證道,得道成仙。所以道觀多建山頂之上,有利於觀星望月。道人多重視天文學研究,對天體極為崇拜與敬畏。
道家出於對科學的探索與星占的宗教政治訴求和延年益壽需要,仰觀天文、俯察地理,從而形成了夜觀星象的傳統。
道觀的建築原則與平麵布局也都同於宮殿建築,隻是規模較小,並且在裝飾及室內擺設上帶有各自的宗教色彩。觀內建有對稱的鍾樓和鼓樓。
我們俗稱的“道觀”依照古人由右自左的書寫方式,道觀應為觀道。
觀《釋名》曰:“觀者,於上觀望也“。觀就是古代天文學家觀察星象的“天文觀察台“。
道作為中國古代一種至高的精神追求,凡人皆仰望,故借觀而觀道,如同觀察星象一樣,深不可測,隻能揣摩,觀之,覺而明慧。
道觀之地,乃窺測無上天意所在之所,後世亦解為某種處所。因而有“道觀觀道“之說。
道觀是道士修煉的地方,在什麼地方修建道觀和修道是緊密相連的。道教的基本信仰是“道“,認為“道“是“虛無之樂,造化之根,神明之本,天地之元“,宇宙、陰陽、萬物都是由它化成的。道教信仰中與“道“並提的是“德“,道教經書中解釋為:“道之在我者就是德。“《自然經》中說:“德言得者,謂於道果。”所以道教規定信徒要“修道養德”,相信修道可以擺脫塵世的疾苦煩擾,生活安樂,這是一種精神修煉,目的是追求在心理上、精神上達到清靜無為的出世境界。因此道教徒把“修道“放在首位。
修道的方法有很多,如祈禳、存思、養性、內丹、外丹等等。但無論用哪一種方法修道,無非是求“清靜無為“、“離境坐忘“,都需要安靜,不受外界幹擾。大部分道教徒為了避開嘈雜的城市,紛紛跑到深山老林中去修道。所以雖然城市中也有道觀,但大部分道觀也同佛寺一樣位於安靜、空曠、風景優美的山林之中,與世俗繁華隔絕,極力營造出道教中的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的境界。修道者在這樣的環境清修,返璞歸真,清心寡欲,加之所食純為綠色食品,時間長了,自然集天地靈氣於自身,成就仙風道骨,益壽延年。同時優美的環境對於尋訪名道的病人而言也大有裨益。山上空氣清新,住所幽靜,正適合病人靜養。聽風聲鳥鳴,看日升日落,參拜神仙,觀摩法術,心病一除,身體自然恢複健康。
道教的宮觀分為兩種:一是子孫廟,二是叢林廟。
子孫廟由師徒之間代代相傳,廟產可以繼承,有專屬的門派。其他門派的道友可以暫時居住,且不能插手廟務。一般新出家的弟子都在子孫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