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章、鑒真和尚與日本的東大寺(之二)
在鑒真東渡之前,日本的醫藥主要掌握在僧侶手裏,沒有專業的醫師,醫療體製混亂落後。 //wWw.Vodtw.la鑒真深通醫藥,熟練掌握佛教“五明學”的“醫方明”(能治療眾生疾苦的醫學)。他在傳授戒律的同時,還教人們醫藥知識。日本人對有些藥物不能分辨,根據淳仁天皇的旨意,失明的鑒真大師“以鼻別之,一無錯失”。他逐步推動日本建立起自己的醫藥學體係,改變了醫療落後的狀況,日本人稱他為“醫術之祖”。二三百年前,日本藥店的藥袋上都印著鑒真的頭像。日本正倉院至今保存著唐朝的六十多種中藥材,應該就是由鑒真帶去的。
除此之外,鑒真東渡時還帶去了王羲之、王獻之的書法真品,掀起了皇室學習王右軍書法的風潮,王書逐漸成為書道的主流。著名的唐招提寺的門額字體就是王右軍書體。因此,日本書法的形成和發展也與鑒真有關。
鑒真在日十年,博愛為懷,樂善好施,嚴以律己,遷化引導,教人向善,體現了佛教慈悲濟世、無私奉獻的精神。天平寶字七年(公元763年)五月六日,鑒真安排好一切,在自己建造的唐招提寺內圓寂。
二戰後,中日兩國關係陷入低穀,友好往來中斷,形成僵持的困難局麵。20世紀60年代,兩國佛教界的高僧大德們借助鑒真圓寂一千二百周年的大好時機,攜手合作,共同舉辦了轟轟烈烈、規模巨大的紀念活動,有力推動了兩國邦交正常化的進程。20世紀80年代,中日兩國佛教界秉持“為了不忘曆史,傳承中日友誼”的理念,開展了唐招提寺鑒真大師像回國“探親”活動。整個活動曆時一個多月,大師像先後在揚州、北京巡展,直接參觀群眾達到50多萬人。通過此次活動,將中日兩國關係推向了一個新高潮。時任******的***為此還專門在《人民日報》上發表了《一件具有深遠意義的盛事》的文章,盛讚:“在中日友好往來和文化交流的曆史長河中,鑒真是一位做出了重大貢獻、永遠值得紀念的人物。”
鑒真在唐招提寺內圓寂後,日本經曆了幾百年的太平盛世,到了1180年之後,日本國內政治和經濟形出現了比較混亂的狀況和戰爭態勢。給東大寺帶來了毀滅性災難。
東大寺早年的經濟收入主要來源於天皇施封的五千戶及數國的租稅。隨著收入的大幅度減少,為了補充財源,開始在大和(奈良)、伊賀(三重)、攝津(兵庫、大阪交界處)、山城(京都)、北陸道等地經營莊園。管理、經營大伽藍、莊園及物資運輸都缺幫手,故而新增了許多僧人,被稱為眾徒、大眾(後稱僧兵),並形成集團,在社會上勢力很大。平安末期,東大寺與權力巨大的平家一門在經營莊園方麵不斷產生摩擦。
治承四年(1180),源賴政奉命舉兵,興福寺、東大寺眾徒與三井寺的眾徒聯手抗擊,終被擊敗,東大寺大半毀於兵火,盧舍那大佛因大佛殿燒毀而大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