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三章 做個厚道人(1 / 3)

除去這兩支昂貴無比的胸甲騎兵團以外,另外還組建了三支龍騎兵團,即騎馬步兵團,每個團的額定編製兩千人,全團配備的便都是貿易得來的蒙古馬,至於士兵則都配備火槍以及工兵鏟,作戰時並不是在馬上作戰,而是下馬結陣作戰。

簡單來說,龍騎兵團更像是一支快速反應部隊,馬匹隻是他們的運輸工具,通常會利用馬匹快速轉移到作戰地點,然後下馬進行結陣作戰,如果出現緊急防禦任務時,則可以快速轉移到目標地區,使用工兵鏟構築防禦陣地作戰。

正因為如此,龍騎兵團對馬匹的要求並不高,尋常的蒙古馬便足以使用,其成本相對來說也隻有龍騎兵團的一半不到,將來會成為寧楚的主力騎兵構成,預計會編練三十個騎馬步兵團出來。

在騎兵這個點上,目前的寧楚也隻能做到這麼多了,畢竟無論的馬匹培育還是騎兵人才的培訓,都將會是一件極為漫長的事情,就長期規劃來看至少需要五到十年,才能形成規模化的騎兵作戰部隊,

好在這一次北伐戰場上,真正實現騎兵對決的機會並不多,主要還是看步兵之間的較量,因此寧渝並不是特別擔心。

真正讓寧渝比較擔心的是第二個問題,便是後勤供應,在這一次北伐中需要保障足足二十萬人的作戰,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盡管寧楚之前也經曆過一些大規模戰事,可是畢竟戰事距離大本營不算特別遠,軍隊也不算特別多,再加上長江黃金水道的幫助,後勤還算理得頗具條理,也沒有出現過什麼大的紕漏。

但是這一次不一樣,北伐之戰隻能依靠運河和海運來實現轉運,可問題又來了——寧渝在之前就已經取消漕運了,所有的漕幫子弟如今都轉業的轉業,參加海軍的參加海軍,跑海船的跑海船,漕運體係基本上是廢掉了,隻剩下一條波瀾壯闊的大運河。

這倒不是說寧楚就完全用不了運河,但至少在段時間內,肯定恢複不了漕運往日的運載能力,而這也跟寧渝目前的規劃相違背,因此大頭還得依靠海運。

為了確定這個問題,寧渝便在會後直接找來了海軍提督邱澤,以及總後勤部部長寧承祖二人,將自己心裏的顧慮說了出來。

負責北伐後勤諸事自然不僅僅隻有樞密院的總參謀部,但是總後勤部也基本處於居中協調地位,因此坐上這個位置的人也都不簡單,目前的總後勤部部長寧承祖,也是軍中出身的寧家子弟,資曆很深,因此才有幸擔任總後勤部部長這樣的重任。

“回稟陛下,目前從各省征募的六十萬民夫已經基本齊備,他們將會歸屬於開封、合肥以及上海三大轉運司,其中開封及合肥轉運司均配屬二十五萬人,作為陸地轉運人員,而上海轉運司則配屬十萬人,負責海路轉運。”

寧渝輕輕點了點頭,轉運之事事關緊要,不得不由他多關心幾分,特意叮囑道:“前線將士們所需的一應物資,都需要民夫轉運上去,因此要切實保障好他們的安全,還有相關的待遇也絲毫不能少。”

寧承祖點了點頭,凝聲道:“自從相關的民夫役使法案行使以來,我軍凡有戰事,都會根據法案來役使民夫,所有應召民夫都將會享受相應的待遇,役使期間平日每天工資為十枚銅元,戰時期間為每天二十銅元,至於一線戰場的民夫,享受每天五十銅元的收入。根據總後勤部的預計,花費在民夫身上的預算大概為三百萬銀元左右”

說到這裏,寧承祖也有幾分感歎,他可不是那種不知民間疾苦的人,在過去打仗的時候,通常民夫是得不到什麼錢的,他們不僅身處於危險之地,而且還要自費承擔役期,因此常常被人稱為破家亡命。

可是如今的寧楚,卻主動給民夫給支付役錢,雖然不是很多,可是每天至少十個銅元,跟碼頭上工人的工錢也差不了太多,因此也不能算薄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