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一念成佛,一念入魔(1 / 2)

看著迫切想要知道內情的嶽不群,高仁不急不緩,如數家珍一般,將其中內情一一熟稔地道出:

“江湖上的那些人個個隻看到東方不敗練了葵花寶典以後,武功便由此登峰造極,就因此以為是葵花寶典之功,把葵花寶典當成是當世的絕世武功秘籍。

殊不知東方不敗當初練葵花寶典的時候,第一步也是走差了,自己把自己給自宮了。

卻不知道,這葵花寶典開篇讓人自宮的真正意思,是讓人清心寡欲,摒除一切欲念。

不過後來東方不敗在自宮成為太監之後,因為去勢而欲念逐漸淡薄,再加上對葵花寶典領悟漸深,這才真正地明白了自宮的真諦,所以才有了今日這般登峰造極的武功。

可也正是因為葵花寶典要求修煉者保持清心寡欲狀態,魔教這十幾年來方才不再像以前一樣到處興風作浪,讓江湖得享了一段難得的太平時光。

自問你這麼一個心思重的人,換成是你來修煉此功,你能做到清心寡欲,摒除欲念嗎?

我自己自問尚且不能做到摒除欲念,又何況是你這個比我心思還要重的梟雄。

可若不能做到摒除欲念,自宮又有何用處?

可若能做到,又何必自宮?”

“這...”高仁這麼一說,嶽不群頓時覺得好糾結。

若是和葵花寶典係出同源的辟邪劍法也是要求修煉者摒除一切欲念,那他想要真正修成辟邪劍法,豈不是要像東方不敗一樣,成天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像個大姑娘似的成天躲在閨房裏。

若真是這樣,棄了權勢,那他修煉辟邪劍法又有和意義?

可若不是這樣,那他又無法真正修成辟邪劍法,發揮出辟邪劍法真正的威力,那他修煉辟邪劍法又有何意義?

難道僅僅因為好玩,就給自己胯下來上那麼一刀嗎?

高仁見嶽不群久久不語,便好聲相勸道:“既然辦不到,還是好好修你的華山功法。”

可嶽不群心有不甘呀!

修煉華山武功,他修不出浩然神意。

而練辟邪劍法,又貌似不是那麼好練的。

他這是兩頭都不著實,隻能眼睜睜地看著劍宗的人,以及他的弟子們一個個超過自己。

這其中的辛酸,他又找誰訴說去。

無奈之下,他隻好再次求助高仁道:“還請大哥教我。”

高仁看著嶽不群一臉的可憐樣,忍不住生出惻隱之心,這嶽不群實在是活得太苦,太難了。

“也罷,看在你叫我一聲大哥的份上,我就送你一場造化。

如今這朝廷是宦官劉瑾當道,有大儒王陽明因得罪劉瑾,而被貶於黔中龍場為驛丞。

這大儒生來便有異象,至五歲時雖然仍不會說話,但已默記祖父所讀過的書。

十二歲進學之時,便與塾師先生討論何為天下最要緊之事,發出科舉並非第一等要緊事,天下最要緊的是讀書做一個聖賢之人的不凡言論。

而今朝政腐敗,軍備鬆弛,義軍更是四起。

到了英宗正統年間,甚至發生了英宗被蒙古瓦剌部所俘這等讓人難以啟齒的事情。

當時這王陽明就曾立誓,一定要學好兵法,為國效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