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她得學著先看賬目明細,以備之後她成為一府主母時能盡快的掌握到整府的運作。
太子歲俸銀6千兩,祿米6千斛;郡王和親王歲俸銀5千兩,祿米5千斛;長子歲俸銀3千兩,祿米3千斛;貝勒歲俸銀2500兩,祿米2500斛;貝子歲俸銀1300兩,祿米1300斛;
未授封的成年阿哥,未有自己府邸的由額娘處領歲俸,一般都是八百兩用度,除了近身的太監和丫鬟,其他奴才們大多是阿哥所共用的,不在四阿哥發俸銀之列。
這八百兩算起來完全是很寬裕。老百姓少見銀子,豬肉隻要二十文錢一斤,一畝良田隻要七至八兩銀子。幾兩銀子、幾十兩銀子就是件大事情,有百兩銀子就是今天說的土豪了,能夠買上十幾畝良田呢。一個平民一年的生活隻要一兩半銀子就夠了。
故這麼多銀子,完全是綽綽有餘,皇室本是豪門。
按照正史,四阿哥是三年後搬出所殿,因為此時的時間,已經比正史晚三年,故應該也就是明年搬出所殿了。而四阿哥授封貝勒爺,是弘暉一歲的時候,但這事兒萬不能按照正史來,否則弘暉八歲就沒了。
授封之後,田地,歲俸、俸米、護軍、領催、甲、錢糧、人丁、莊園也都是根據封爵的高低相對應的分過來了。
隨之而來的就是雜七雜八的事兒。隻要是府內家事,四阿哥是不管的,全都是的她這個福晉來。
阿哥不管後院兒的事兒,後院不得幹政,都是規矩。
當福晉可不是那麼好當。福晉除了家世和政治需要,內修外德也同樣重要。
除了看賬目,惜若也要開始隔日一次到德妃那裏定省。因她還在宮裏頭住著。是和妃嬪去見皇後是一樣的。隻是無需每日,隔日尚可。
宮裏還未有自己王府的阿哥,同樣要每日要定省額娘。出了府以後,若是在京城,就是七日一次,孝順的每次入宮得見也可。
四阿哥還有兩個弟弟,一個妹妹。
德妃兒媳婦就是惜若一人,十三雖非親生,也是她養的。
十三住在阿哥所,九公主和十四尚年幼,還住在永和宮。
聽聞孝莊皇太後在世的時候,特別喜歡九公主,該是一個伶俐又聰穎的姑娘。
至於十四,作為四阿哥的親兄弟,卻不和十三一樣,站位自己長兄。反倒是支持老八,後又親自奪嫡,以至親兄弟反目,緣由必然枝節繁複。
惜若算了算幾個人的年紀,今年十三阿哥該是八歲了,他也住在南三所裏,隻是未得見。
十四是六歲,還是孩子。而九公主該是十歲了,約八年以後才嫁人的,兩年後才有了公主府。
上回和四阿哥去行見德妃的時候,是因為頭次行禮隆重,孩子們不便在場。往後該是可以見到。
這三個孩子,惜若都想見見。因他們還小,惜若是可得見的。大了之後,除非皇家宴會,其他時候惜若是見不到其他阿哥的。
隻是阿哥們從小就很忙,即便在德妃身邊尚年幼的十四都已經開始忙碌的學習,而且快要離開額娘獨自生活了。故時間去的不對,也是不得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