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樞密院體係(2 / 2)

別的不說,隻要明軍能做到這一點,也不會被落花流水的打到緬甸去了。

但是對張軒來說,他建立樞密院豈是隻做到這一點嗎?

“還有嗎?”張軒說道。

袁時中想了想,說道:“監管天下兵馬,勿使作亂。”

這一條,也是由張軒的作為之中引申出來的,張軒派下去清理兵額的官員,不叫別的偏偏軍法官。在袁時中眼中,已經是很明白的暗示了。

原因很簡單,這個軍法官豈是並不符合這個時代官職的命名原則。

張軒說道:“這也有,但是並不是最重要的,隻要大勢在我,有些許跳梁小醜,也撼動不了大夏江山社稷。”

袁時中一時間猜不出來,或許他猜出來張軒是有事情要交代,恭恭敬敬的行禮說道;“臣愚昧,還請陛下示下。”

張軒說道:“我要的是一個由上及下的樞密院體係,而不是單單掌管軍隊的樞密院。如果僅僅掌管軍隊,開國時尚且可以,但是今後定然會為文官壓倒,天下太平之時,這樞密院也會如大明的五軍都督府,成為虛設而已。”

“這一點朕決計不想要,宋懲於五代之亂,重文輕武。以至於滅於蒙古,使我大漢江山一時沉淪,而明依舊是重文輕武,至於滅於闖王,為東虜奪去半壁河山。”

說道這裏,張軒幾乎是臨時改口的,他本想說,明亡於清的,但是在這個時空之中,卻是張軒親手將南明摧殘了大半,總不好說明亡於清了。

“朕想一統天下,也要我大夏千秋萬代,必須整改軍製。然什麼軍製才能讓武將與文官相對,能起到文武並重之效。朕自從起兵以來,就是一直想這一件事情,思來想去。朕以為就五個字。”

袁時中身體前傾說道:“陛下是哪五個字?”

“良家子為兵。”張軒說道。

“良家子為兵?”袁時中細細的咀嚼著這五個字,一時間想從這五個字中間品味出什麼?

張軒說道:“欲刷新軍製,比效仿先賢,而古代武功之盛,摸過漢唐,而漢唐的軍隊都是良家子出身,從軍之事,百姓不以為恥。自宋之後,軍隊變成了賊配軍。但凡有誌氣的人,誰會從軍?即便是而今大軍近百萬,真正能成為了良家子的,有多少?”

“所謂有恒產者有恒心。朕一直想將為麾下士卒分配土地,讓他們有恒產恒心,然安置百萬之眾,以而今天下大亂。地廣人稀,或許能夠安置,但是將來天下太平,人丁興旺,如果不改變民間觀感,如何能招募良家子從軍?”

袁時中沉吟了好一陣子,說道:“陛下多慮了。隻要足糧足餉,自然有人願意從軍,甚至讓裏甲做保也是可以的。”

張軒說道:“但是需要多久?”

在沒有來到明末的時候,張軒對曆史的印象是模糊的,都是一些刻板的印象,甚至覺得古人都是一成不變的。但是事實上,古人與今人沒有是區別,隻要有利益,改變故有的觀感,也不是什麼難事,但是改風易俗也是需要時間的。

袁時中說道:“陛下的意思是?”

張軒說道:“朕準備讓樞密院兩條腿走路,一條就是掌管天下兵馬,樞密院下直管各鎮,而鎮下設軍,軍下設營,營下設哨,哨下設隊,隊下為什伍,本就是是舊製,沒有太多修改,不過是一營三千人,一軍下因需設營,一鎮因需設軍而已。朕意每哨就要設副職掌管軍法,每營多設副職參軍,分管諸事,如臨潁營建製。”

說道臨潁營建製,張軒心中不由一暗。臨潁營從來是張軒的試驗田,張軒一有想法都在臨潁營之中試驗。在臨潁營之中多次調整之後,張軒很多想法才能成為現實,隻是而今,臨潁營的建製表尚在,但是人卻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