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世:夫君,你缺錢嗎?009(1 / 3)

何千秋瞅著那二兩碎銀,沿著男人的手一路往上,最終停留在男人英俊的臉孔上,一邊憐惜地繼續捧著案頭菊,一邊嫌棄地嘖了一下嘴,道:“你是在告訴我,你身上加起來就這二兩碎銀了?”

“嗯!”

男人嗯的時候,毫無窘迫之態,臉皮子都沒紅一下。

何千秋伸出手指著他的鼻子道:“軍餉呢,朝廷不應該月中的時候就發了嗎,錢呢?”

“花完了!”男人說得理所當然。

何千秋隻覺得胸口堵得愈發悶了,尖了嗓子嚎道:“花完了,這才幾天?那你的封邑呢?”

“也花完了!”

所謂封邑,就是皇帝對臣下的一種物質獎勵。

封就是分封,邑就是城市,皇帝將自己國土中的一部分財政收入獎勵給某一個人的意思,更簡單一點說法就是皇帝允許自己的某一位臣子在某一片範圍內自行剝削,朝廷是予以許可的。

自古以來封邑都是一種權貴的象征,一般受封邑的人多是皇帝的兄弟們或叔伯這類近親,但是榆林王朝的封邑卻不僅僅隻針對皇室宗親,也會用此犒賞那些對國家功勞很大的人。

被封邑的人可以在封邑範圍內自由製定一些不違背朝廷利益的政策。

比如眼前這個男人,統領漠北十三州的大都督——綦湛。

榆林王朝的都督府一般置於緣邊鎮守及襟帶之地,管十州以上的皆為大都督府,不滿十州的稱都督府,戶滿二萬以上為中都督府,不滿二萬為下都督府。

大都督一般以親王遙領,但本朝有特例,綦湛就不是宗室子弟,完全靠軍功當上了大都督,因為他是個軍事奇才。

大都督其實就是軍事長官,故其僚屬也以長史、別駕、司馬為名,後來因為要管理的州實在太多了,又加了節度、觀察、團練、防禦等使。

與綦湛同來的兩個男子不在此列,是漠北鎮守大軍裏的千夫長,他的護衛,一個叫王進寶,一個叫陸招財。

此外,為了管理周邊少數民族的事務,榆林王朝還設置了都護府,所謂都護,其意本為監察,但是漠北的大都護自從六年前被刺客所殺後一直空著,而這案子也成了無頭公案,朝廷也遲遲沒有派人接任,於是綦湛又兼了都護一職。

都護掌統諸蕃、撫慰、征討、敘功、罪過,總判府事,說白了就是第二把交椅,然後監督一下大都督有沒有好好的保家衛國,當然大都督也是要監管大都護了,兩者互相監督吧。

不知道是不是綦湛身兼二職幹得太好了,朝廷很放心,這都護人手的派遣就沒再提上過日程,可要從整個王朝利益看,從來沒有都督和都護兩者兼任的,畢竟都護是監察,都督是軍事長官,這要是都督腦子一熱幹點叛國的事兒,監察便形同虛設,等東窗事發了朝廷收到消息早完了。

但是綦湛就這樣幹了六年,六年裏他自己監督自己,不得不說朝廷的心挺大的,但也從另一方麵表明了榆林王朝的朝廷是有些亂的。

這六年,綦湛因為身兼兩職沒一天消停過,要不是身體底子好,誰趕上那都是要累死半條命的。

他倒好,不僅將漠北十三州管理的井井有條,頭發還是那麼多,一點沒禿,可謂奇跡也。

可這其中的苦楚也隻有他最清楚明白,總體歸納為——錢他媽的不夠花。

為什麼不夠花呢?因為漠北十三州真的是太窮了,光是軍餉就從來沒夠過,軍餉不夠就意味著邊疆的士兵要餓肚子,他們一餓肚子還怎麼打仗,軟著兩條腿當肉盾嗎。

那就隻能從綦湛的封邑裏扒拉,但漠北十三州多是窮鄉僻壤之地,好一點的譬如安州,德州,義州,因為生意人多,稅收倒也加了碼的,但杯水車薪啊,其他十州窮得隻剩下黃土了,連想種個莊稼都難。

問朝廷加點軍餉吧,打上去的折子就沒批複過,要是追問,下半年的軍餉鐵定會遲,這一遲遲上三五個月都有可能,三五個月什麼概念,那就是漠北大軍就得去啃樹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