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眾漢軍旗的士卒這才繼續蜂擁向前衝去。
漢軍旗也有不少銃手,但他們使用的都是老舊火銃,射程比勇衛營的新式火銃和火藥差之甚遠,更不及弓箭的射程。要是他們想列陣排射,怕是沒到射程內便被明軍弓手放翻,所以清軍派的是八旗內的弓箭手做掩護。
這些清軍弓手都是長弓重箭,箭法精準,射程較明軍稍遠。在搶先到達距明軍七十步時,清軍弓手停下,三百名弓手彎弓搭箭,向明軍射去。
明軍盾牌手舉著大盾遮蔽與陣前,但還是有數十名明軍中箭倒地,此時漢軍旗士卒已經進入到六十步之內。隨即明軍弓手迅速還擊,雙方長箭在空中你來我往,兩軍不斷有士卒倒下,清軍在盾牌的遮蔽下已開始動手破除障礙。
這次明軍擲彈手沒再向前。清軍的弓手太厲害了,百十名擲彈手要是去了陣前,怕是眨眼間便會全部傷亡。隨著中軍的旗號,長槍手開始向前移陣,準備與敵肉搏。
剩餘的拒馬很快被清軍破除,雙方弓手也都力竭撤開,兩側的漢軍旗在付出了近千人傷亡的代價後,終於讓兩軍之間變成了一片坦途。
明軍的傷亡來自於清軍的弓手,雖然對漢軍旗殺傷巨大,但由於弓箭射程的問題,夠不到清軍弓手,隻能被動挨打。最後造成了包括盾牌手在內,共計五百餘人的傷亡,傷亡率達兩成以上。幸虧弓手們防護嚴密,身著的棉甲內夾雜著許多鐵片,減輕了很大一部分傷害。除了頭部脖頸中箭直接陣亡的以外,其餘的傷勢並不很重,但已經失去了戰鬥力。
遠處的蒙古八旗已經上馬,漢軍旗的士卒從兩邊回撤,蒙古八旗開始驅馬碎步向前,兩邊各有近三千騎的兵力。
隨著戰馬的速度逐漸提起,城頭的大炮再次打響。
彈丸無視前麵的一切物體,在密集衝鋒的大隊騎兵中犁出一道血溝。戰馬高速向前和落地後同樣急速前衝的彈丸之間產生的強大動能,帶走了足有數十名蒙古騎兵的生命,但卻無法阻止大隊騎兵奔騰的勢頭。
三千明軍長槍手組成前後五排的方陣,緊緊偎在一起,前排士卒將一丈多長的長槍槍尾斜插進地麵,用腳踩牢,雙手攥住槍身斜指向前,第二排則將長槍架在前排士卒肩上,整個方陣如同刺蝟一般,讓人望而生畏。
在長槍方陣前麵十餘步外,二十餘門短粗的虎蹲炮已放置完畢,兩隻虎腳被長長的鐵釘牢牢的釘在地上。每個炮膛中都塞入百餘枚鉛子和碎石塊混裝小彈丸,然後頂端頂端被一枚重達三十兩的大鉛子壓住,每門炮的後麵各有兩名炮手持著火把蹲候著。
虎蹲炮射程隻有三十餘步,每門炮發射的百餘枚散彈覆蓋範圍接近五丈,殺傷力十分巨大。
這種炮平日是用來步卒衝鋒的,因為虎蹲炮一旦發射,可以說前方幾十步內不會有活物存在,炮手在打完之後可以從容撤離。
但用來對陣騎兵的話,就算將前排騎兵橫掃,但後排的騎兵接踵而至,炮手根本無法撤離。用虎蹲炮對騎兵,隻能是一次性的,炮手幾乎不可能存活。
可是如果沒有障礙物阻滯一下,高速衝來的騎兵在付出前排的傷亡後,很快就會將步卒陣型衝開,那樣的結局可想而知。
勇衛營炮手們明知是個死局,但仍然接令將火炮擺放在了陣前。
清軍已衝至百步之外,馬速已到巔峰,數息之後就會衝到陣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