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捷!官軍在昌平和懷柔一帶大敗建奴,斬殺奴賊近萬!建奴殘部倉皇北遁!
大捷!五省理臣盧象升、鳳陽巡撫陳奇瑜率官軍於壽州大敗流賊高迎祥、張獻忠部,賊二十萬大軍灰飛煙滅!闖賊、獻賊不知所終!
當捷報在京城內以驚人的速度四處傳播時,崇禎正在乾清宮內接受溫體仁為首的內閣諸臣、大小九卿、順天府尹、六科給事中以及勳貴們的祝賀。
盧象升的捷報用六百裏加急於昨日送達,但被崇禎刻意壓下,等著和勇衛營擊敗清軍的捷報一並對外宣揚,戰果雖有所誇大,但也是為了提振士氣而為。這兩場大捷的到來,足以安撫民心,並讓很多對局勢悲觀之人振作起來。同時也會極大的提高大明官軍的士氣和勇氣,在往後的戰場上更能發揮出應有的實力。
阿濟格率部撤離昌平後往東而去,妄圖與譚太部合兵一處,打下懷柔、順義,大肆搶掠一番再行北撤。
大軍離開昌平往東隻走了二十裏,便碰到從東麵敗退回來的譚太部。
原來當譚太得知大股明軍騎兵從西而來時,便立即組織鑲藍、兩紅旗以及剩餘的正白旗清軍準備反衝鋒。誰知道宣府僅存的千餘步卒不顧生死撲了上來,清軍前後受敵,譚太隻得命前部上馬準備迎敵,後部則下馬與明軍步戰。勇衛營參將徐瑾率三千騎兵從西麵衝擊,參將王懷恩率一千騎兵從東而來,宣府步卒讓開衝鋒道路,明軍兩麵夾擊。
由於清軍行軍已久並未進食,加上與宣府軍激戰多時體力已盡,那再經得起大股騎兵的衝擊。更何況勇衛營大部分騎兵都著鐵甲,而清軍基本是皮甲和棉甲,在甲具上已經吃虧甚多,最終在丟下上千具屍體和傷兵後,由譚太帶著倉皇西竄,直到遇上阿濟格。
阿濟格在聽完譚太的簡單回稟後,看著東路敗軍低落至極的士氣,果斷下令出居庸關北返。東邊明軍騎兵可能在暫時歇息過後就會趕來,昌平城下又屯有重兵,若是明廷早就針對自己,說不定別的明軍也正在前來的路上,再不走就走不了了!
清軍雖敗不亂,後陣有正白旗三千騎兵斷後,大軍出居庸關後折而往東,最後出四海冶所關隘返回盛京。勇衛營騎兵雖然趕至,但見清軍陣型嚴密,無法衝擊,遂尾隨至居庸關後折返。守關將士的遺體自有兵部派人收斂,並會召集民夫修補破損的邊牆關口。
盧象升和勇衛營的戰況奏報已經在內閣傳閱過,閣臣們都知道這兩次大勝基本沒有水分,戰果確實輝煌。
溫體仁向來冷峻沉肅的臉上也出現了眾人從未見過的笑容,他出列彎腰拱手大聲奏道:“恭喜陛下!賀喜陛下!理臣盧某沉毅果決,鳳陽巡撫陳某機謀善斷,各路官軍皆奮勇爭先!至此兩戰大獲全勝,此全賴陛下識人之明!臣為陛下賀!為大明賀!”
次輔王應熊也出列奏道:“啟奏陛下,接連兩場大勝乃我皇明久違之喜!老臣以為,兩場大勝中尤以壽州之戰為重!理臣盧某、撫臣陳某二人,以文臣之姿率兵剿賊,取得自流賊禍亂時起,至今前所未有之大勝!老臣以為,此二人實為文臣之榮光!還望陛下下旨嘉獎,促其再接再厲,挾剩勇之勢剿滅殘寇,以固大明江山!”
王應熊當然知道建奴比流賊戰力更強悍,對大明的威脅更大。單說朝廷每年投入遼東數百萬的糧餉數額,就足以說明建奴的威脅有多大。他雖然嫉恨盧象升和陳奇瑜能取得如此戰果,但二人畢竟還是文臣,所以要多多褒獎。勇衛營雖然大敗實力強勁的建奴,但誰讓你們沒有文臣督陣來者?文臣最不願看到武將的崛起,在他們眼中,那群粗魯無禮的丘八不配與讀聖賢書的文人們並列朝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