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九章 懷柔(2 / 3)

由於朝廷禁止與蒙古部落交易,這些牆外的韃子拿著皮毛銀錢也換不到生活用品,尤其是鐵鍋,你牛羊再多,總得用鍋做熟吧?

而因為寧夏鎮地處偏遠,並且馬匪活躍,絕大多數商人根本不願跑到這裏經商。利潤再高也不來,一不小心把命仍在這裏,屍體都沒人收。

邊軍的家屬子女同樣穿著破爛不堪的衣袍襦裙,一個個都是臉帶菜色,麵黃肌瘦,這是長期缺乏營養造成的。

每個堡內都有數口深井,用以給堡內之人提供日常用水。在滴水如油的寧夏鎮,水比糧食還重要。

邊軍們的精神狀態還算好,大多數人都是數代戍守,已經習慣了這種貧窮。

邊軍的糧食主要是來自堡外自己開墾的田地裏的出產,在幹旱少雨、靠天吃飯的西北,廣種薄收是很普遍的現象。每個堡外都有著大片的田地,種植的都是小麥。

看過數座口堡後回返的路上,孫傳庭的心情異常沉重。

朝廷確實有些薄待這些邊軍了。

兩百年間,這些邊軍的祖輩和後輩,為了抵禦韃子的入侵,付出了巨大的犧牲;經過這麼多年的消耗,韃子終於漸漸衰落下去,而這些守邊的士卒卻也成了無人問津的所在。

寧夏總兵馬科年約三旬左右,從祖輩起一直在軍中效力,算是將門出身。崇禎七年積功升至總兵,由延綏鎮調任寧夏鎮。

一路上通過與馬科的交談閑話,孫傳庭得知,自他到任寧夏之後,朝廷隻發放過一次餉銀,去年至今一兩銀子也未送到寧夏。若是加上曆年的積欠,朝廷欠寧夏兩萬餘邊軍的餉銀已經無法計數。

當孫傳庭問到,既然欠缺如此多的餉銀,那這些邊軍是如何維持生活時,馬科笑了笑,回稟道:“中丞有所不知,並非隻有牆外的韃子進來搶咱,咱們也是經常出牆去搶他們,然後把搶來的牛羊馬匹、皮毛氈布聚集起來,由主將們派兵護送到平涼、慶陽一帶發賣給商人,得來的銀錢或換成油鹽醬醋,或直接把銀錢分到出戰士卒手中,多年來就是如此維持下來!”

孫傳庭嗯了一聲,對其中的道道一目了然。

士卒們出去拚命,將領們坐地收錢。

發賣給商人們的戰利品到底價值幾何,士卒們無從知曉,大頭肯定是落入主將的腰包,而士卒們得到的是維持家人生存的最低保障。

孫傳庭冷哼道:“陝西之賊中,寧夏邊軍從賊者亦有許多吧?其所用兵甲亦為官軍所配,別以為本官不知!要是依照朝廷律例,你少不了一個禦下不嚴之責!”

雖然寧夏邊軍值得同情,但孫傳庭不能表現出來。這幫武將都是蹬鼻子上臉的貨,該敲打的一定得敲打才行。

馬科慌忙鬆開韁繩,雙手抱拳辯解道:“啟稟中丞,此事雖屬實情,可卑職冤枉啊!”

孫傳庭雙手控韁緩行,頭也不回的冷聲道:“既屬實情,你冤從何來?!”

馬首落後孫傳庭一步的馬科稟道:“回中丞的話,卑職雖為總兵,但對境內各路參將、協領並未有管轄權,卑職隻能管束好本部人馬,對餘者實在有心無力!寧夏鎮邊牆足有上千裏,各部皆是分段守衛,卑職居中策應;平時還要操訓軍卒,更無餘力兼顧他事,故此方有逃卒入賊一事,個中緣由,還望中丞體諒一二!”

孫傳庭上任已近兩年,對邊事的複雜性早有了充分的了解和認識,馬科所言他早就心中有數,這也是他下一步想要解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