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七章 陽謀(2 / 2)

禦史們在題本中不約而同地暗示:自太宗將都城北遷之後,兩百年來,南京留守朝廷已經漸漸地脫離了皇帝和朝廷的掌控,在有錢有糧有兵的情況下,實際上已經獨立於整個大明之外,已有了前唐藩鎮的苗頭,朝廷若不及時采取手段加以應對,將來或許有不忍言之禍事生發。為了皇明江山社稷能夠千秋萬代存續下去,取消南京留守朝廷已是勢在必行之舉。

當然了,這些題本都是在朱由檢的授意下,李邦華吩咐與自己關係密切的幾名禦史寫就的。

題本很快便在南京諸人手中傳看完畢,小太監上前將題本收回後走下堂去。

“好毒的計策啊!嗬嗬!誅人誅心,好一個恐有不忍言之禍事!兩百年來,首次有人拋出此等荒謬之論!原來此前種種皆是在為此鋪墊,醉翁之意不在酒啊!嗬嗬嗬嗬!好!好得很!”

呂維祺麵帶譏諷地冷笑出聲道。

現在已是真相大白了。

從江南罷市案開始,一直到李邦華與李若鏈先後來到南京,再到錦衣衛所謂的欲大興株連之言,直至這幾日的逮人抄家、持續給南京眾人持續施壓,而皇帝的最終目的終於在今日的題本中顯現了出來。

恐有不忍言之禍事,這句話直接斷絕了南京諸人所有不合作的念想。

對於皇帝來說,隻要發現有任何威脅到江山社稷的苗頭,肯定會立刻采取最極端的方法將其徹底毀滅。南京眾人可以想到的是,這些題本一旦送達宮中,隨著聖旨南下的絕對會是無數兵甲犀利的官軍了。真要到了那個時候,就不是現在錦衣衛有選擇性的拿人抄家的問題了,在鐵與血的摧殘之下,許多存在了兩百年的官紳豪門將會被連根拔起後徹底消亡。

如果說錦衣衛是狼,那麼那些摧城拔寨、視人命如草芥的軍隊就是簡單的殺人機器,錦衣衛是用繩索拿人,而軍隊則是用刀子說話。

然而就算明白了事情的真相,南京眾人卻是毫無辦法。這是一個堂堂正正的陽謀,那句不忍言之禍為這個陽謀冠上了一個最為恰當地名義。

呂維祺的話語雖然在眾人心裏引起了廣泛的共鳴,但卻沒有人出聲附和,幾乎所有人都在考慮這件事給自己和家族帶來的影響,這其中也包括張彝憲和趙之龍兩人。

如果南京留守朝廷被裁撤後建立新的行省,那守備太監一職就不可能再設立了,守備勳臣也會同時消失。張彝憲肯定會被召回宮裏,而忻城伯府是否還留在南京則尚未可知。

本來自以為能超脫事外、趁機從中牟利的張彝憲與趙之龍心下也是大沮,沒想到此次皇帝的舉措極為果決,整個南京上下幾乎無一幸免。

南京眾人在擔心錦衣衛會不會繼續拿人抄家的同時,也在憂慮自己的前程。現在看來,裁撤幾乎已成定局,假如皇帝為了安撫人心,不讓錦衣衛再行拿人,那他們這夥人該如何安置呢?而一旦北上入京之後,那麼依存於自己的家族生意該如何發展和存續下去呢?

各懷心事的眾人沒有一人出聲,堂上的氣氛既詭異又平靜,擺在南京諸人麵前的隻有一條路:順從。否則不是立刻被錦衣衛逮入詔獄,就是等待大軍南下後引頸就戮。

https://www.biqiuge8.com/book/59364/474616847.html

biqiuge8.com。biqiuge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