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五章 會商裁兵(1 / 2)

“此次剿滅關外跳梁之後,威脅我大明延續之幾大不穩定因素已基本得以清除,大明國祚已是暫時無憂矣,再保留數量過多之軍伍已無必要!

有鑒於此,朕意修改軍製,欲以精兵製替代舊有軍製,兵貴精而不貴多,減員強兵已是勢在必行之舉!此舉在減少糧餉開支的同時,亦能保留數支強兵以應對境內外可能之威脅,護佑皇明子民與安定之境下進行生產生活。

但是,在此之前,遼西邊軍之去向便成了重中之重!

眾所周知,自天啟年間朝廷開征遼餉後,此項巨額支出便成了將大明拖向無底深淵之無形惡手!

現下遼地已靖,所留駐軍已是遠遠少於此前遼西邊軍員數,所需所耗與遼餉不可同日而語,以現今朝廷之歲收,支應其開銷亦毫無吃力之感,故此,裁撤遼西舊軍已是必然。

遼西邊軍多年來雖說並無多少戰果,但其畢竟守禦大明東北大門已有年月,功勞還是不能完全否定,故此番裁撤須考慮周全,勿使眾多忠心於朝廷之將官士卒寒心。

此事事關重大,定策不可輕忽,諸卿但有良策盡可道來,待策略方向定好之後,再由有司細化之後予以實施!”

在得知關寧騎兵受損過巨、尤其是祖寬這樣的猛將陣亡後,朱由檢既感惋惜又覺輕鬆不少。

關寧軍實力大減,讓接下來的邊軍裁撤改製減少了極大的阻礙,遼西將門討價還價的本錢已經可以忽略不計了,對於祖大壽等人的安置也會更加簡單,甚至可以說生殺予奪就在自己的一念之間。

“啟奏聖上,臣讚同裁撤遼西邊軍之策,臣以為當務之急便是趁現下遼西軍精銳齊出之時,由兵部即刻遣員出關遠赴鬆錦,將沿線所有駐軍員數予以核查明晰,此後再計算出戰邊軍數額,便可知其詳情,而後再據此數字做出應對。”

朱由檢將初步設想表達出來之後,殿內諸人先是感覺有些意外,隨後便覺得這是理所應當之舉。

文臣和武將的天然敵對屬性,讓他們不願看到這場滅國之戰後武將乘勢而起,現在聽到皇帝似有打壓武將的意圖後,眾人還是發自內心表示讚同的,尤其是裁撤為禍多年的遼西邊軍,更是引得殿內諸臣的一致讚成。

在思忖片刻後,楊嗣昌當仁不讓的率先發表了自己的看法。他的策略雖有趁人之危的嫌疑,但的確是裁撤必行之策,既然皇帝定了調子,那隻要能達到目的,手段可以任意施為。

壓得大明喘不過氣來的遼餉,其根本原因之一就在於朝廷對遼西邊軍員數及所耗一無所知,隻能是按照他們上報的數字來撥付錢糧。

據祖大壽上報兵部的數據看,遼西邊軍為十三萬六千人,其中騎兵四萬人,戰馬五萬兩千匹,其餘為各兵種的步卒。

外行人乍一看,不到十四萬的軍隊,一年也花不了多少錢糧,可內行人知道,步卒倒是無所謂,可這四萬騎兵就要了命了。

後世有人計算過,依據當時的情況,一名騎兵每年至少要花費七十六兩銀子,僅此一項,這四萬騎兵就需近三百萬兩銀子,若是再算上近十萬步卒所需的錢糧,若按每人每月平均八錢餉銀計算,這又是近百萬兩的支出。

而且,這還沒把士卒日常消耗的糧食、油鹽醬醋、兵刃損耗,傷亡撫恤醫療等亂七八糟的消耗算進去,若是把這些林林總總的東西全部計算在內,那算起來至少要兩百萬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