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皇帝的安排感到不滿的就是這批將領中的少數人。
有些人本以為自己率部參與了滅國之戰,最後會有勳貴職位的賞擢,沒想到卻隻是得了個不能世襲的高品武職,所以暗地裏都是牢騷滿腹,覺得皇帝虧待了自己,但事實已經擺在眼前,再怎樣也隻能乖乖聽命行事。
在大軍雲集的遼東,尤其是以勇衛營、秦軍、京營等朝廷新軍為主的現在,不管是不是心裏有刺,都得忍氣吞聲服從安置,就連祖家這樣的地頭蛇都不敢說個不字,其他人誰還敢公然抗命?
在安排完一眾舊有軍將後,接下來就輪到新生代年輕將領登上曆史舞台了。
以李重進為征虜將軍、沈陽總兵,率四千騎兵、三千步卒留駐沈陽,負責沈陽城周邊防禦的同時,定期與鬆原等地駐軍聯絡出兵,征伐東北方的後金殘餘。
以馬祥麟為鎮北將軍、歸化總兵,率七千騎兵、三千步卒,擇機向歸化城(呼和浩特)進發,在收複歸化城之後留駐當地,等待朝廷由山西、延綏等地組織受災嚴重的農戶北遷,修築重建歸化城的同時,在周邊開荒拓田,將歸化城建成大明北境屏藩重地。
這一決定也是朱由檢經過深思熟慮後作出的。
歸化城是一座塞外名城。
隆慶六年(1572),駐牧於土默川的蒙古族首領阿勒坦汗召集各族能工巧匠,模仿元大都,在大青山之陰,黃河之濱,破土建設具有八座樓和琉璃金銀殿的雄偉美麗的城池。該城竣工後,明廷賜名為“歸化城“。
它北枕巍峨起伏的陰山山脈大青山,可通北部豐美的草原;南臨波濤滾滾的黃河水,與鄂爾多斯高原隔河相望;東連連綿起伏的蠻汗山;西連河套,為西進甘寧之門戶。
歸化城坐落於黃河、大黑河衝積而成的平原上,這裏土地肥沃,地形平坦,灌溉便利,地理上稱為前套平原、土默川平原,史稱敕勒川豐州灘。
而在此之前,塞外草原上還沒有一座像樣的城池,廣袤無垠的草原上,大小數百個蒙古部落、數以百萬計的蒙古人,都是過著逐水草而居的遷移生活,僅從這一點上看,阿勒坦汗也算是一位頗具戰略眼光的奇人了。
豐州灘這種好地方不能浪費,就近移民開荒最合適不過,馬祥麟帶著步騎一路橫掃過去,殘餘的蒙古各部投降的就收留,反抗的就消滅。
沒了後金這個較為強力的割據武裝組織,一盤散沙的蒙古部落明智的都會依附大明。投靠強者對他們來說再正常不過,誰能讓自己和族人過上好日子就跟誰混,這又不是什麼羞恥的事。
到時候漢人種田,蒙古人放牧牛羊,大家一起唱唱山歌和蒙古長調,晚上喝點馬**酒,喝醉了圍著篝火手拉手跳舞,情投意合的男女滾個草垛子什麼的,這幅畫麵多美麗。。。
再下去個幾十年,就是書同文、語同音,各民族一家親的局麵,有歸化城為屏障,有騎兵和步卒重火力掩護,北麵誰還能翻得了天?
馬祥麟忠誠勇猛,騎射無雙,適合帶著大隊騎兵馳騁在廣闊的草原上,讓他去北境建功立業,將來再論功提拔升擢,也算對秦良玉的一種變相回報吧。
朱由檢真正的目的想給馬祥麟封爵,世襲爵位,與國同休,開疆拓土之功才能有封爵的機會。
秦良玉的大都督一職是榮銜和虛銜,也是朱由檢對這位女中豪傑的褒獎。
由於戰功的問題,他沒有給年過六旬的秦良玉封爵,而是將爵位留給了她的兒子馬祥麟,相信以秦良玉的頭腦不會看不出自己的良苦用心。
https://8./book/59364/492184672.html
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