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後世中國的糧食主產區,處於長江中遊的江漢平原素有魚米之鄉的美譽,糧食產量僅次於東北的鬆嫩平原,而以現有落後的農業技術和方式來看,全麵開發江漢平原是最為現實的策略。
毫不誇張的說,隻要用數年甚至十年的時間,把江漢平原徹底開發出來,單單此處的糧食產量便足可解決全大明大部分百姓的吃飯問題。
還有非常重要的一點,湖廣地區水網發達,更兼臨近長江,糧食收獲後可以通過水上轉運,運輸條件極為便利,這在交通設施十分落後的當時是極為關鍵的。
若是山東移民到位後再將鬆嫩平原這片最肥沃的土地開發起來,那困擾朱由檢的糧食問題將會得到徹底解決。
有鑒於此,朱由檢決定,動用巨量人力物力投入到湖廣地區,全力開發這個大糧倉。
“《尚書》有雲:嘉言罔攸伏,野無遺賢,萬邦鹹寧。”
朕以為,此番李釜源進獻之圖冊,其著作者吳學儼等四人皆具經世之才,若任其悠悠林下、終老鄉野,實朝廷之失也,故而朕決意,吳學儼等四名博學識、才堪以用,即日起入司農寺任職,其官職由溫卿會同吏部及司農寺左右少卿議定!”
吳學儼等人現在都居住在鬆江府一帶,家境條件優渥,但功名上卻沒有什麼進展,幾個人還都是生員身份,隨著年紀漸長,也絕了仕途上有所收獲的心思。
為了完成這本《地圖綜要》,四人整整花費了十年的時間,足跡踏遍大明十三個布政使司,這期間的收獲也是巨大的,這種務實的作風和態度正是大明所急需,也是朱由檢最為欣賞的。
司農寺是個筐,隻要是人才就往裏裝。
由於現在司農寺新建不久,對於各種實幹型農業人才的需求量非常大,加上寺裏的官員並未調任地方大員,沒有威脅到其他正宗進士們的官職和地位,所以皇帝的這些舉動並沒有引發輿論上的反彈。
在大多數官員眼中,司農寺就是個幹苦活累活的衙門,就算你混個六品、五品官職,但付出卻是極其巨大的,皇帝就算不斷往裏塞人又如何?論起職權和享受,哪比得上一府大員來的舒坦。
他們不知道的是,朱由檢早就有了計劃,等到司農寺上下接連做出拿得出手的政績後,外放地方大員、主抓地方建設就是水到渠成的事,到時候若有人提出異議,朱由檢會毫不客氣地把他調到司農寺中來。
“為更加有利於湖廣之開發,早日將其變成天下糧倉,朕決意將湖廣布政使司分拆,以洞庭湖為界,洞庭湖以北為湖北行省,治所武昌府;以南為湖南行省,治所長沙府。以李釜源巡撫湖北,以方孔炤巡撫湖南,兩省下轄各府州縣同樣以洞庭湖為界劃分。
兩省巡撫衙門新增官吏由吏部考察後予以拔擢任命,周卿切記一點,須著重選拔於農事上熟稔之人為官,出身不限!”
https://8./book/59364/490353569.html
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