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林業的規劃,朱由檢把側重點放在了林果業上。
隨著國外各種新型經濟作物被引入大明,論起水果的品種來,現在的大明也算得上物產豐富了,像梨子、李子、杏、西瓜、大棗、桔子、荔枝、烏梅等,這些後世常見的水果此時在大明都有種植,但因為受限於各種條件,這些果木的種植麵積都不大,這就造成了各種水果價格居高不下的狀況。
俗語說瓜菜半年糧,在這個蓮藕都算水果的時代,隻有增加各種經濟作物的品種和產量,才會讓百姓們多一條生財之路,也能使得商品市場更加豐富起來。
這一條政策也會由內閣行文各地官府,至於能引起多大的重視就不好說了。
至於在西北地區大量植樹,固沙防風的同時防止水土流失,這條政策目前來看並不現實,想要大規模推廣,至少要等到五到十年之後,老百姓再不為溫飽犯愁時再說。
而接下來的關於油脂的問題,將會是朱由檢要重點強調的大事。
油對人體的重要性自不必多說,不管是動物類油脂,還是花生油、大豆油、菜籽油、棉籽油、芝麻油、茶樹油等等諸多植物類油脂,都含有人體不可或缺的營養元素。
古人雖然不知道其中各種微量元素的名稱,但也知道油是極其重要的食物之一,也是每個人必須的。
朱由檢記得明末時花生便已傳入中國,而據各地錦衣衛上報的信息看,花生在山東、廣東一帶已經有人種植,但種植麵積都不大。
這種爬蔓的小粒花生更多的是作為一種極其珍貴的食品被端上了餐桌,其富含油脂的特性並未得到充分利用,而後世那種大粒花生尚未傳入大明。
而與此相對應的是,以花生榨油的事情幾近於無,隻有住登州府的錦衣衛在奏報中略略提到,登州府黃縣李各莊有劉姓士紳曾經用花生榨油過,但具體方法不詳。
一想起花生油炒菜的香味,朱由檢自然而然聯想起了後世大名鼎鼎的魯花花生油,其種植基地就設在膠東半島,也是後世國內最好的花生生產地之一,原來早在四百年前,這裏已經有人開始種植並用其榨油了。
相比起現在並不為人重視的花生,那大豆和油菜便是人盡皆知的高產油料作物了,這兩者產出的油脂也是當今大明社會食用油的主流,
至於其他的諸如芝麻油、茶樹油等稀有油脂,因為氣候和地理條件的限製,隻能作為補充類油脂存在,無法在大明大麵積推廣。
就在朱由檢闡述了油脂對百姓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並且準備讓內閣行文,在符合種植條件的地區推廣和擴大種植麵積時,這條策略卻在眾臣中引發了不小的爭議,幾乎所有大臣對對此事提出了異議,隻有溫體仁並未出言反對自己的這番策略。
https://8./book/59364/489931148.html
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