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七章 國子監裏不是有人嗎(1 / 2)

對朱由檢的詢問早有準備的溫體仁不慌不忙的施禮回道。

在陸續接到各地相關官府先後送達的呈報後,溫體仁就開始考慮如何解決此事,並在想出一個較為可行的方案後才刻意在這次新內閣的首次會商中提出來,以便在皇帝征求意見時能夠當即給出答案,從而顯示出自己的能力。

“哦?首輔有何佳策?說來聽聽!”

對於溫體仁在處置內政問題上表現出來的能力,朱由檢還是比較欣賞的,再加上這位首輔基本上從來不與自己唱反調,所以朱由檢對溫體仁的態度一貫是溫和可親的。

喜歡別人順從自己,這是上至帝王將相,下到平民百姓,幾乎所有人都具備的天然屬性。尤其是對於性格強勢的人來說,不管大事小情都認為自己的想法才是最正確的,所有的相反意見都是見識淺薄、不足與謀。

“老臣於接獲下情上稟後思慮良久,最終想到一處所在:國子監。

自去歲春闈畢,聖上下旨所有落榜舉子入國子監深造以來,至今凡一年又半歲,期間有二百二十七員經工部、戶部、督察院、刑部、大理寺、司農寺等部司選拔後赴任各地相關職差,而目下尚在監中就讀者尚餘兩千八百三十六員,其中冠者兩千六百二十一員,餘者皆為未行冠禮、年齡尚幼者。”

自從去年落榜生入國子監讀書的新政實施以來,效果還是比較顯著的,雖然大多數舉子們明裏暗裏對此表達了不滿和抗拒,但在現實麵前還是選擇了服從。

朱由檢力圖通過這種做法,把大明讀書人隻重經書、不重實效的觀念及風氣扭轉過來,力爭將國子監變成大明培養各種人才的最高學府和搖籃。

所有的想法必須要去付諸實踐,既然想改變世界,那就要去付出自己的努力,盡管這種努力開始是也許收效甚微,但總比坐而論道的空想主義要好上千倍。

兩百多名粗通或者精通律法、營造、農業的舉子經考核選拔後赴任實職,這個比例相對於多達三千人的舉子來說雖然並不高,但至少讓這些自詡為有經世之能的讀書人認識到,朝廷今後選拔人才的風向已變,死讀詩書已經沒有了前途,隻有務實肯幹才能有機會被選官任職,否則的話此生將會注定成為籍籍無名之輩。

剛才溫體仁奏稟的數據中,成人占據了絕大多數,這些人都具備了外出實幹的能力和體質,剩餘不足二十歲的就不在考慮之列了。

這些年幼者中就包括朱慈烺以及各位重臣家中的年輕子弟,他們都是以普通監生的身份進入國子監,日常也是五日休沐一天才能回家,其餘時間全部吃住在國子監中。

為了方便和別人打交道,也為了自身的安全,朱慈烺已經改名朱俊生,知道他真實身份的隻有寥寥數人,並且這些人都被嚴令不得對外透露太子的身份,否則會被家裏禁足終生。

“首輔之意,是欲將國子監諸生放之地方以礪其材?此策甚佳!諸生學識已具,隻差付諸實踐,先正好有用武之地供其施展,如此一來,是人才便會脫穎而出,反之則泯然眾人矣!甚妙!”

朱由檢聞言眼前一亮,隨即不禁對溫體仁的神來之筆大加讚賞。

“正如聖上所言,諸生於監中時日已久,除卻被拔擢外放者之外,剩餘兩千餘人大多於其中無所事事,心思大多放在下次春闈之上,其中甚至有不少人曠課嫖宿、不求學業精進。與其任由此類人空耗國帑,還不如借機安插,使其切身體驗為官之道後再視實情定其前程,以免更多庸官誤民!”

老溫直接把話挑明了:這兩千多人中的大多數沒把皇帝求真務實的要求放在心上,還是想一門心思地力求在下屆科舉中勝出,到時便可以堂而皇之地為官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