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夫自去歲以來便沉屙複發,估摸著已是時日無多了。
這一年多來諸位賢弟或是親至府上,或是遣了自家子侄攜帶禮品前來探望,徐某在此要當麵向諸位賢弟致以謝意。
待老朽故去之後,還望諸位賢弟能看在祖輩以及老朽之情麵上,能善待我魏國公府,於諸般事物上能多多幫襯一把。
此時此刻,老夫隻望我等祖宗之間結下之深情厚誼能夠代代承繼下去,以確保我等子孫後代能福壽延綿,永享太平。
為此,我等當同舟共濟、共克時艱,以遠見卓識為子孫謀福祉,不致因大事驟臨而方寸盡失,此亦為老夫邀集諸位前來之目的也!”
待眾人進來後相互見禮之後,一身寬大道袍下已是形容枯槁的徐弘基首先開言,闡明了此次會商的主題,魏國公世子徐長春侍立在了他的身後。
徐弘基講完這番話之後,艱難地站起身來,衝著下手兩排座椅上的朱國弼等人微微拱手,表達了自己的謝意和囑托。
“老哥哥何須如此?以小弟看來,老哥哥再活個二十載毫無問題,老哥哥快且坐下!
我等勳貴之間向來同氣連枝,實屬一榮俱榮、一損俱損之關聯,老哥哥切勿多思多慮!
長春也是難得之英才,魏國公府隻會越來越好,今後依舊是我南京勳貴中執牛耳者”
在座眾人連忙起身拱手回禮,除了徐弘基外年紀最長的朱國弼慨然拱手回道。
“嗬嗬,那老朽就借朱老弟之吉言了。諸位且坐且坐,咱們慢慢敘談!”
年過四旬的徐長春代父再次回禮表示謝意,徐弘基微笑著點頭示意後緩緩坐下,眾人也再次紛紛落座。
魏國公府的大管事徐五在外麵巡視一圈後也來到了堂中,端起坐在銀炭火爐上的茶壺給眾人續上了茶水,然後悄悄退出裏間,隨手把側門輕輕掩住。
“二叔,上回小侄派人送來的那棵遼東百年野山參可是用完了?要是不夠您就吱一聲,小侄府庫中還有,明兒小侄便遣人送過來!”
定國公徐文爵麵帶關切地衝著徐弘基開口道。
魏國公和定國公都是徐達的後代,因為徐家在太祖太宗兩代都立下大功,所以才有了一門兩公這種罕有的尊榮,正因如此,才有了魏國公府在勳貴中的崇高地位。
兩府傳到現在,論起輩分,徐弘基與徐文爵是叔侄的關係。
“長治有心了,上回之物還有大半未用,先不忙送來,咱們接下來先談正事要緊。
朱老弟對此有何見解?”
徐弘基喊著徐文爵的表字誇讚一句後,順勢把話題拉向了正軌。
“既是老哥哥親自點將,那朱某便拋磚引玉,把我的一點淺見簡略解說一番,以供大家品鑒!”
徐弘基點名朱國弼發言,也是根據南京勳貴們約定俗成的排位決定的,保國公府是排在南京勳貴第二位的,定國公府則是排在了第三位。
“首先,我以為,有關士紳一體納糧之策為今上所定,此一點已是確鑿無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