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若公,近日可有京師消息來到?
如此與民爭利之大事,朝堂之上居然默然許之,此般情景,比之當年閹黨為禍之時更甚!此乃欲亡我大明之兆啊!”
說話的是吳江本地鄉紳韓玉國,是除了吳江頭號官紳劉燦景之外,本地數得著的名士之一,家中良田有兩萬餘畝,屬於這次新政實施後利益受損最為嚴重的大戶之一。
按常理來說,兩萬畝田地與那些宗藩相比根本不值一提,但這可是在繁華無比的江南地區。
整個吳江縣總共才有七十餘萬畝良田,韓玉國與劉燦景兩家便占有了五萬多畝,從比例上來說,已經接近了各地宗藩田地的數目了。
“韓員外所言極是!
現下內閣以溫長卿為首之諸人,日常均以巧言媚上、揣測帝心為榮,為保自家之榮華富貴,對今上欲斷國之根基之舉視若無睹,甚至是助紂為虐,公然蠱惑其逆天而行,此等賊子當天殛之!”
另一名當地士紳大戶於元梅放下手中筷箸,拍著桌子痛罵道。
其餘的鄉紳也是紛紛用吳語指名道姓的痛斥開來。
“諸位,諸位,且聽吾言!”
精神矍鑠的劉燦景抬起雙手往下壓了壓,止住了眾人七嘴八舌的鳥叫聲,隨後接著道:“昨日間京師傳來消息,為籠絡人心,皇帝連連祭出大手筆,欲用此等卑劣伎倆來驅使天下官吏為其賣命。
堂堂大明天子,行事不是以大義為先,而是以小人之利為主,此等行徑是欲羞辱天下讀聖賢書之人嗎?
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我輩自幼飽讀詩書,事事處處皆以義字當頭,對於皇帝此舉當嚴詞拒之,否則愧為讀書明理之人!
諸位回府之後,要以麵見或書信等方式,告知子侄故舊,對皇帝欲用錢財收買人心之舉不必理會,一切當以江南民生為要義,為大義,犧牲此頭顱又有何妨!”
劉燦景先是慷慨陳詞一番,隨後把皇帝最新推出的養老金製度、勤政養廉銀翻倍製度、五品以上高官年底分紅製度簡略講了一遍。
眾人聞聽之後,先是驚訝於皇帝如此敗家行舉,隨後紛紛點頭,表示回去後即刻按照劉燦景的囑咐辦好。
大明雖有當地人不得於戶籍所在千裏範圍任職的傳統,但這條舉措嚴格意義上來講,可以說並無卵用。
舉個例子,鬆江府一名中榜進士因為這個規定去了杭州府任職,而杭州府某人則來到了鬆江府為官,雙方上任不久,當地的官紳士紳便會找上門來,通過各種彎彎繞繞的關係,雙方很快會在利益上達成一致。
如何一致?
你在鬆江府老家所有涉及官府的事情,我全包了,反之亦然。
就這麼簡單。
江南各地的官員大都與本地士紳的利益勾連在了一起,所以才有在座諸人的信心滿滿。
“繁若公,單單如此恐是不夠吧?
若想使此殘民之策廢止,當以雙管齊下為好,除卻繁若公適才所言之策略外,號召江南各地民眾群起反抗可為輔助之手段。
隻要組織得當,江南各地民情洶湧,各個工坊罷工,漕運中斷,那不用數月,宮裏那位定會無法承受社稷動蕩之禍患,此項惡政必會無疾而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