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雪的心裏七上八下,二十萬元對自己來說不是小數目,是一年多的薪水。雖然裏麵有總經理的十萬塊,但認購股份上寫的是自己的名字,要按二十萬元所占的股份比例來承擔盈虧責任的。公司這倆年經營狀況也不好,從來沒分過紅,晚一天退股就多一分虧損的風險。
隔壁工位的同事看喬雪不忙了,湊過來問:“你真要辭職啊?”
喬雪無奈的回答:“是啊。”
同事問:“那你找好下家了?”
喬雪回答:“沒有。我想休個長假。”
同事不置可否,但也沒再說什麼。
離下班還有不到一小時,李麗過來找喬雪,問:“喬,你真辭職啊?“
喬雪長歎了口氣,回道:“真辭職。”
李麗說:“大家還以為你說著玩呢。”
喬雪苦笑了一下,說:“辭職還能說著玩?我圖什麼啊?”
李麗問:“說真的,你為什麼辭職?找好下家了?”
喬雪都不知道說什麼好了,看著李麗的眼睛,認真地說:“我沒找下家,辭職後準備休個長假。為什麼一定要找好下家才辭職啊?”
李麗不解的問:“沒找好下家,你為什麼這麼堅定的辭職啊?”
喬雪繼續耐心解釋:“我工作煩了,不行嗎?工作這些年一直很忙,不能休個長假嗎?”
李麗繼續問:“真的嗎?那如果給你加工資,你還辭職嗎?”
喬雪回答:“辭職。”
李麗說:“這樣啊。那以後常聯係啊。下班一起走。”
喬雪回答:“好。”
李麗沒再說什麼,回她辦公室了。
喬雪在自己的座位上,輕輕轉著座椅,回味著李麗剛才那幾句話,等著下班。
五點下班的電氣專業同事(也是和喬雪交接工作的人)臨走前和喬雪告了別,喬雪和他說自己離職手續還沒辦完,明天還要來公司。那個同事沒多說什麼就下班離開了。
最後,喬雪整理好辦公桌上的東西,叫上李麗,一起下班。兩個人絮絮叨叨的走到公交車站,分別坐車離開。
喬雪到家之後,沒心情做飯,簡單洗漱之後就躺在床上刷手機,瀏覽微博。
瀏覽了幾分鍾,微信新信息提示音響了。
是劉柳的信息,發過來的是公司住房貨幣分配實施方案,方案中明確寫著:
對於新員工(1996年6月30日以後參加工作的新員工)住房補貼標準為:公司為其自參加工作之日起每月繳納補充住房公積金520元(暫定連續繳納8年)。對表現突出的技術和管理骨幹(連續兩年考核為優良以上),由部門推薦,在購房時可由本人提出申請,憑借購房合同提前支取補充住房公積金餘額(單職工最多不超過5萬元,雙職工最多不超過8萬元)。新員工提前支取補充住房公積金時與公司簽訂協議,約定為公司服務不少於8年,不足8年離開公司者按相應比例退回。
看完這個住房貨幣分配實施方案,喬雪還是不能理解為什麼自己工作了7年多,卻還要退給公司一半住房補貼。而且也不記得自己簽過相關的服務年限的協議。喬雪要劉柳提供自己簽字的服務年限協議,劉柳答應第二天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