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鳥出西山(1 / 1)

發鳩山,渤海以西一千裏處,世人長稱其為西山。此山西南方山坳間林木豐盈,花草嬌豔,溪水潺潺,飛禽走獸琳琳比比,生氣勃勃,雖四時分明千秋各異,卻因一股暖風總是徐徐浮過,此處冬短而夏長,確是活物們生養休憩的靈地。而東北麵卻是一片蕭瑟,高大喬木鮮見,低矮灌木像是頭頂上的斑禿,堆堆叢叢,因常年雨水的衝刷將封土洗淨,遍露山石,飛禽偶見一二,走獸遍尋無蹤。

有人說,是因為西南麵山勢險峻,凶獸眾多,無人敢入。而東北麵山勢和緩,入山坎樵獵獸之人太多,采伐無度而至。也有人說,此山西南受上天庇佑,靈氣充盈,故生靈眾多。而東北之地上古時不知何人何故惹惱了上蒼,遣一族神鳥毀其草木,掠其土石,似要將此山掏空移平,但又顧及一山分兩麵,不能以一麵之罪而連累了手足,故在神鳥一族辛苦了三千年後,令其修養不再勞作。

傳言終歸是傳言,究竟如何也隻是人們茶餘飯後的牙祭,但這牙祭也不能總是那一種,再好的菜吃多了也膩,久而久之,這西山風景為何如此這般也不是那麼重要的,看看罷了。

而就在這年的九月初八,西山東北麵的山腰間一叢灌木之中孵出了一隻雀兒,茸茸弱弱,卻無一隻大鳥傍身。好在時值秋季,灌木的葉間莖上還掛了些小小的果子,雖然這灌木的小果真不是什麼美味,酸澀微苦,但為了保命果腹,這小小的雀兒也隻能將這株灌木的兒孫銜來入腹。

鳥類產卵孵化本應在春季,經夏秋兩季生養,到秋末冬初之時已是羽翼豐滿,可展翅乘風。若是不耐寒的便遷徙至溫暖之地,若是耐寒便將自己吃得渾圓羽豐以捱寒冬。但此雀兒卻不知是何鳥何時將蛋忘在了此處,雖未經大鳥體溫孵化竟也破殼兒而出,但這時節卻是真真的不好,天氣漸漸轉涼,也就兩月餘冬雪就會封山,這麼小的雀兒根本就不要想看到明年春天的豔陽。

這雀兒卻也當得起是天地的造化。天天的餐風飲露,銜果咽草,竟也一天天長得愈發健壯,隻是有一點確然與他眾不同,此雀兒從不出恭,當然她自己是不知道這點不同的,因著沒有比較,她天然的認為芸芸眾生但凡能喘氣,能吃飯,能喝水的都應似那貔貅般隻進不出,方能健壯成長。

也因著這雀兒的不同,十一月初今冬第一場雪將下未下之時,她張著赤紅的爪子一步步邁出了生養她的灌木叢。看她的羽翼體態已長成了成鳥的模樣,紅足白喙,全身白羽泛著淡藍色的光華,頂端的一冠彩羽,顯示出她與別鳥的不同,還真是隻漂亮的……雀兒。

也許是耐不住這裏的寒冷,若想活命就要想些法子的,鳥兒過冬無非就是遷往溫暖南方,或者找個背風之地用樹枝蒿草建個暖和的窩,將自己團在裏麵不露嘴爪的保溫著。但這隻雀兒無鳥教她這些,更甚者,此時的她並不知道什麼是冷熱,什麼是饑渴,孤零零的長大,隻是在生存本能的驅使下讓自己更舒服一些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