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二零一五年九月二日
地點:大別山市平河縣八裏鄉大石橋村
早上八點整,李中山就和周支書、劉主任、黃會計四人開始討論危房統計的事情。李中山本來是打算四人每人負責三個小組,最後再彙總一下,彙報給鄉裏。但周劉黃三人都認為由李中山一人承辦比較妥當,原因是他是新人,跟村民們都還不熟,很容易就能秉公辦事,還讓人無可挑剔,而周劉黃三人則不行,他們有眾多的親友都在村裏,稍微有一點做的不好就會得罪人。
周劉黃三人的推脫也是有原因的,因為在前幾年也有危房補貼項目,還有貧困戶,低保戶等之類的統計,他們三人在統計時都遇到過不少困難和麻煩。比如總是有不夠標準的村民希望他們幫忙通融作假,或者夠標準的要求把情況描述的更嚴重一些,好得到更多的補貼,甚至還有村民因為他們三人沒有“照顧”自己而心生怨恨。總之,無論他們的工作做的好與不好,最後總是少不了一大堆的不理解、怨言甚至是風言風語。
明白了情況之後,李中山也不強求,但他對村裏的這些現象也無力改變,畢竟自私是人的本性之一,他還沒有自信去改變一類人的想法,他能做的唯有嚴格去執行鑒定標準,讓製度去拒絕那些懷有貪婪和欲望的人。
不過,周劉黃三人也提供了七八個家中房屋漏雨或者牆壁傾斜的村民信息,其中大部分危房都是年久失修的土坯瓦房。
李中山放棄了周末的休息時間,一連三天跑了十個村民小組,跑的他半夜睡覺都感覺腿腳生疼。但走路是無法避免的事,大石橋村遍地都是一百多米高的小山,村民住的又比較分散,雖然大部分村民都住在山下,但也有少部分住在半山腰或者山頂,或者有時候李中山為了抄近路,不得不去翻山越嶺,否則就要多走兩三裏路。
李中山每到一個小組,部分村民一聽說他在統計危房,就紛紛邀請他去看自家的房子。不過李中山看了之後發現都是一些很小的問題,比如瓦破了幾塊,牆上的石灰掉了一些,門窗有些破舊等等,根本算不上危房。到後來,不勝其擾的李中山每到一個小組就先用通俗易懂的話將鑒定標準講給大家聽,並言明不符合情況的房屋絕不會定性為危房,村民們一見李中山不好說話才都一個一個悻悻地散去。不過也有幾個人不信李中山會秉公統計,就跟著他走完一戶又一戶,直到確信大家都是一樣的待遇才算放心。
而從內心講,李中山一點也不討厭村民們的監督,甚至在他看來,這不但不妨礙他的統計,反而在日後更有利於他展開其他工作。因為拋開人性是自私的這一點不談,除了一小部分人是擔心得不到好處之外,大部分人擔心的還是不公平,所以隻要他一開始能把一碗水端平,那麼以後保持公平就會越來越容易。
不過李中山在統計之餘,也順便做了另外一項小工作,就是他每到一個小組之後,會把那個小組的大致山水田地等情況也都用手機拍下來,到晚上回村部後,再把照片都按小組分類保存起來,這樣等日後別人再說起村裏哪裏哪裏的時候,他還能翻開照片看一下。李中山的這一套辦法來自於他的愛好——旅行和攝影。
到李中山統計的第四天下午,他將最後兩個小組都統計出來之後,才拖著疲憊的步伐往學校走去。不過,當他走到一處河岸時,卻遇到一個放鴨子的老人,那老人坐在河邊的樹下,悠閑地看著河裏的一群鴨子。
李中山走到那老人身旁也找個地方坐下,打著招呼說道:“大爺!這鴨子是你的嗎?”
那老人早就注意到李中山了,他一聽李中山說的是普通話,便說道:“是的!你是來走親戚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