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2章 得還我啊(1 / 2)

<

張彥明估計,現在這女人要是想找個人家改嫁,這婆婆馬上就能鬧起來給攪黃嘍。

生活不易呀。

“生活區裏,生活困難的家庭多嗎?”

“不少,廠子都一年幾個月沒發過工資了,就是挺著唄,條件好的早早都搬走了,這邊大家也差不多,好也好不到哪去,都在吃老底。”

得感謝咱們老祖宗的優良傳統,居安思危,節儉持家的傳統。老一輩人總是喜歡攢點家底以備不測。

原來大家都困難,也能把日子過的很好,也能給子女留下些東西,這都是儉出來的。

等到七八十年代的孩子就有了變化,不再像老輩們那樣精打細算,但好歹也沒破馬張飛。

再等到九十年代的孩子們成長起來就差不多放飛自我了,零零後?他們能留給後代的估計隻能是沒還完的花唄還有信用卡。

幾千年的傳統傳承,不過幾十年就崩塌得一毛不剩。學壞太容易了。主要原因就是學好太苦,學壞總是伴隨著愉悅吧,雖然也愉悅不了幾年。

這裏麵當然少不了那些所謂專家的引導。他們覺得老外吃屎,我們就都應該去吃屎。

商人們也是出了大力氣的。

“你這個情況,”張彥明抓了抓頭,嘖了一聲,有點難心:“人已經走了,工資怕是領不到了。”

“這是她達去年以前的工資,有的。”女人一下子慌亂起來,去兜裏摸東西,估計是什麼證明之類的。

“不要急不要急,我知道。”

張彥明擺擺手示意她別著急:“大家的欠發工資其實和我們公司是沒有關係的,我們現在發的這些錢,就是為了讓大家能安心。

安心等著安排,等著開工,明白吧?原來欠發的工資會有國家安排專門的部門來處理,和我們其實是沒有任何關係的。

我這麼說你懂了吧?”

女人一下子像沒了精神,整個人都頹敗下來,木然的點了點頭。

“這樣,你過來上班吧,廠裏原來的幼兒園小學這些還有嗎?”

“幼兒園有,小學都歸了區裏了。”

“幼兒園現在還有運轉嗎?有多少孩子?”

“早就不開了,去年就關門了。”

“生活區裏的孩子多不多?我是說學齡前,上了學的不算。”

“有那麼多,幾十個要有的,我我也沒仔細打聽過。”

張彥明點了點頭。

能想像得到,生活區裏兩千多戶人家(包含退休職工),有個幾十上百的學齡前孩子很正常。。

“哥,有人問沒房子的可不可以申請房子。”趙振華跑過來問。

“沒房子的?”

“啊,結了婚在外麵租房的,年輕職工沒房子的多喲,他們去哪弄房子嘛?”

“廠子好幾年沒蓋房子了,我家還是公公原來分的。本來說要蓋要蓋,地都平了就一直沒動靜,再後來,工資都發不出來了,也沒盼頭了。”

“多嗎?”張彥明問趙振華。

“不少,幾百戶肯定有,還有想分家的,現在和老人一起擠,家裏孩子多的一戶擠好幾家。”

這個在所有老國企的生活區都是正常現像,一家子,哥們兩三個,結婚了還是擠在一起的很常見。沒辦法,去哪弄房子?不像農村還可以自己蓋。

“可以,都可以申請,公司幫他們辦貸款吧,統一辦。”

房子肯定是需要買的,頂多也就是不掙他們的錢,不患寡而患不均的道理張彥明還是懂的。

很多東西都需要設個代價,不能白給。白給的饃饃不香,這是至理。誰又不是誰的爹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