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將軍可好?老蔣呢?”趙權對著丁武問道。
“郭將軍帶著稿城軍,年前隨史元帥南征宋國。”丁武答道。
邊上,趙複重重地哼了一聲。
“窩闊台汗去世時,出征的蒙古軍已經全部回撤了,真定軍還沒回來嗎?”王鶚問道。
“是啊,聽他們要回來了,所以我趕緊溜出來。”丁武哂然一笑。
“可知此次戰事如何?”趙複猶豫了下問道。
“去歲蒙軍攻川西,連破二十餘城,塔海陷成都,宋將田顯已經降蒙,四川製置使陳隆之被俘殺。此次蒙古西線戰事可謂勢如破竹。”
王鶚看著趙複又已經開始赤紅的雙眼,繼續慢慢道:“不過中線戰事宋國算是守得不錯,喬行簡去世後,成為獨相的史嵩之,將全部的防守重心都放置於兩淮一帶。去年秋,因宋國扣押蒙古使者思麻裏,察罕再次攻入兩淮,在安豐壽縣與淮東提刑餘玠、知安豐軍王福一場激戰,沒有撈到什麼好處。後又受阻於真州,現在估計已經撤軍了。”
趙複聽著臉色舒展了許多。
“餘玠獲得安豐之戰的勝利之後,被調入蜀主持四川政務。此裙是一個必須重點關注的人物。”王鶚看著趙權道。
趙權心裏卻有些恍惚,淮南、安豐、壽縣,似乎是一些好遙遠的名字。
眾人見著趙權發呆,不由的都安靜了下來。
趙權突然醒悟,輕輕地搖了搖頭,道:“噢,餘玠,這個名字……丁武,你先記下這個人!”
丁武有些不明所以,但還是點零頭。
趙權轉過頭對著趙複道:“趙先生,我想跟你打聽兩個人。”
趙複疑惑地看著趙權,微微頷首。
“一個是秦九韶,另一個是賈似道。”
趙複皺著眉頭問道:“不知權總管了解這兩人,所為何事?”
李治卻插口回答道:“秦九韶,字道古,紹定四年進士。此人聰慧絕倫,精研星象、音律、術數、詩詞、營造,也知兵事。其術數水平如今無論北地還是宋國,都無人能出其右,更是遠勝於我。權總管有機會,倒是可以跟他多探討一二。”
趙複卻哼了一聲,道:“此人貪財枉法,利欲心重,專研旁門之術,不足稱道!”
臉上剛露出一些興奮之意的趙權,在心裏長長地歎了口氣,雖然他深知秦九韶的在數學方麵的成就,但此時在北地竟然得到如此之高的評價,還是讓他有些意外。可是這樣的一個人才,在宋國竟然如茨不被待見。
此時的宋國,正是理學橫行的時候。趙複被這批文人重視,應該也是源於其理學傳饒身份。文人想要上位,想要超過武將獲得朝堂的把控權,沒有儒家學的支持,那是不可能的。對他們來,理學也許隻是工具,卻是非常適用而必不可少的一個工具。
然而,過於注重理學,就意味著所有的基礎科學都會被打壓,這樣對一個國家或是經濟體的發展,是極具危害的事情。
借用趙複,引進理學,對於現在或是未來的南京府,真的合適嗎?
“賈似道,字師憲,賈妃之弟,原淮東製置使賈涉之子。此子憑借賈妃關係,貪淫頑劣,持寵不檢,權總管為何對這種人會有興趣?”
“此人似乎也是進士出身,為何會有如此惡評?”元好問在邊上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