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知道他的進士是怎麼來的……”趙複雖然臉現不屑之色,但聲音漸低。其實他自己也清楚,在宋國即使是憑著皇親國戚身份,想升官有可能,想撈一個進士出身,沒有真才實學,絕難辦到。
可憐自己一身才學,此生卻再無登榜希望了。想及於此,趙複眼中露出濃濃的不甘。
“宋端平元年,年方二十一歲的賈似道,便已編成八十卷《全唐詩話》,文辭潔雅,足見此人絕非無才之人。可惜此書未傳至北地,老夫一直無緣拜讀。”元好問繼續道,帶著一絲遺憾的口氣。
趙複低眉垂目,不再言語。
趙權突然想起一事,問道:“來遼東路上,派人跟蹤你們的那個忽必烈,不知你們是否知曉他的底細?”
姚樞回答道:“拖雷正妻育有四子,拖雷死後,長子蒙哥攜弟阿裏不哥,陪著其母唆魯和帖尼移居拖雷的封地稿城。次子忽必烈與三子旭烈兀一直居於和林。前些時候,在下好友竇默曾邀請我與趙複同去和林,當時問他去見何人,他並未明。因趙複無意和林,加上王鶚與元好問相邀,我等便來了遼東。想來應是竇默向忽必烈透露了我等行蹤。”
“竇默[x1]?這人又是誰?”趙權問道。
“竇默原名竇傑,字漢卿,針炙名家,師從蔡州儒醫李浩,得承銅人針法衣缽。後避禍德安,與趙複一起研習理學,結成至交。德安失陷後,竇默與趙複一起,隨在下北上,居於大名府。”
醫生啊!趙權一聽不由心裏大動,南京府現在最缺的就是一名醫生了。東真軍南征高麗,回到南京府的傷兵不少,但因為缺醫少藥,最終留下性命的不到一半。
這陣子,趙權也四處尋訪名醫坐鎮南京府,但找到的全是一些半吊子水的遊方郎中,如果再不解決醫生的問題,別經不起一場戰爭的傷亡,萬一爆發一場疫病,南京府可能就會徹底垮掉。
“你是,此人曾經去和林見過忽必烈?”趙權又問道。
“這隻是在下的猜測,自和林回到河北之後,他便改名為默,字子聲。”
“竇默,竇子聲,倒是有點意思!他這是在拒絕忽必烈的招攬嗎?”王棲梧突然道。
趙權聞言心裏一動。
眼前的幾個人未必有用,但他們的關係網,對於南京府來,卻絕對是一筆巨大的財富。
人際關係,還是得列為第一生產力啊!
而且看來,此時潛伏在和林的忽必烈,正在做著一件與自己一樣的事,四處搜羅人才,而且腳步似乎已經走在了自己的前麵。
趙權突然有種感覺,這個世界上,如今唯一會關注忽必烈的人,可能就是自己了。而且趙權相信,今後第一個關注並提防著自己的人,一定就是忽必烈。
趙權看著姚樞猶豫不決的神色,還是暫時摁住了自己的想法。雖然南京府非常需要一位名醫坐鎮,隻不過在完全搞定在座的幾個人之前,還是暫時不要去通過他們去招攬其他人員。尤其是一個已經被忽必烈給盯上的人。
趙權也沒了心思,轉過頭對丁武道:“幾位先生要去火羅村,你可否跟封揚陪他們去一趟?”
“好的!”丁武毫不猶豫地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