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八章 懲前毖後(1 / 2)

趙權點零頭。

梁申在一邊問道:“王縣長,是辰州人?”

“是,遼時辰州,金後改稱蓋州。”

“辰州靠海,不知王縣長能否從家鄉尋訪一些造船工匠過來?”

王棲梧沉吟著道:“應該是可以,隻是可能得需要一些手段。”

侍其軸似笑非笑地看著王棲梧,道:“怎麼樣,王縣長有沒興趣去羅津縣,那裏的規模可比火羅縣要大的多了!”

王棲梧心中一凜,急急道:“下官剛任職火羅縣,一切尚未進入正軌,所謂一心不能多用,我還是先將火羅村經營清楚,之後再談其他。造船工匠,我這就去想想辦法,一定是可以弄到一些。隻是……”

“有什麼問題,你但無妨。”趙權道。

“問題不是什麼大問題,隻是遼南造船業雖有,規模卻都比較,最大也就隻有千料船。如果想尋訪能建造更大海船的師傅,恐怕整個遼東,都未必會櫻”

的確,東北許多地方雖然靠海,但航運最遠的也隻是渡渤海往山東。再遠隻能去山東換船,想在這裏找到大船的建造師傅的確有些難度。

“一千料船,長約五十餘丈,可載百多人,暫時也夠用。而且剛開始,能有兩三百料的船建造出來,我已經很滿意了。”趙權道。

“是,下官立即想辦法,在遼南尋訪一些造船工匠。”

“春播馬上就要開始了,你這邊準備得怎麼樣?”趙權又問道。

“去年葑田的試驗,我覺得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今年我準備在火羅縣再造三千畝。葑田所用木料已經全部準備完畢,選用今年試驗成功的稻種。坡地上的水渠已經基本完工,總共造了一百三十一架水車,當可灌溉田地近兩萬畝,我準備一半種麥一半種雜糧。

這樣算下來,如果人手夠用的話,單單火羅縣,應當有近六萬石的收成。明年繼續按照梁——梁相的方法,挑選稻種,希望後年葑田的畝產量可以再獲提升。”

人手,又是人手,趙權不禁在心裏又歎了口氣。

“南京府之後,所有準備推行的政策,都會在火羅縣先試行,如果可以的話,一個縣一個縣的開拓與複製,就不會走那麼多彎路。因此,還望棲梧多費心思。”

王棲梧起身一禮,道:“自當如此!”

“有一個事,你必須放在心上。”趙權繼續道:“曆代王朝,政權不下鄉。是因為吏員不夠,而且重來不把吏員當正式官員看待,以至於鄉村一級勢力總是被豪族把控。對於我們來,南京府如同一張白紙,怎麼寫怎麼畫不僅事關南京府的存續,也關係到咱們未來到底能走多遠。

既然你是第一任的火羅縣縣長,我希望你的政事管理首先要從這方麵抓起,培養吏員、完善考核、建立提升的方法與渠道,都要從火羅縣開始。我希望今後不僅是南京府,所有的上層官員都必須有過在村一級的任職經驗,否則不能升遷。”

王棲梧一聽,心裏大動。聽趙權這意思,火羅縣可不僅僅隻是試驗地這麼簡單,現在隻有火羅縣一個縣級機構,日後的官員也隻能先在火羅縣底下鄉村任職。那麼豈不是,自己將成為這些官員的老領導!

王棲梧眼中火熱之色未褪,耳邊便傳來侍其軸一聲冷哼。不由警醒,肅然而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