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二百料黑黍重十二銖,即半兩,二十四銖為一兩,十六兩為一斤。”
黃鍾,是上古的一種樂器,這個趙權知道。卻不知道,中國古代竟然用樂器來確定長度與容積的兌換比。
“那標準到底是什麼?黃鍾,還是黑黍?”趙權依然沒弄明白。
“秬黍,即黑黍,即便如今有,此黑黍也非黃帝時之黑黍。古黃鍾律也隻能根據古書中的記載考訂,其律管所發之音,高低如何是無法確切的推斷和證實的。
因此,製樂諸家,莫不各樹其,糾纏不清。
黃鍾之聲有變遷,使曆代黃鍾之長並不相等,而黍體本身大與排列疏密,更是無法一致與統一。
這就使每一個朝代,根據各自禮器,所定的尺寸都不一樣。
如西晉荀勖之尺、後周王樸之尺,開皇初調律尺、唐尺,即便有宋一朝,蔡元定之尺與李照太府尺也不盡相同。”
好嘛,繞了半,了跟沒一樣。趙權雖然算是長了見識,卻已經完全糊塗了。
難怪以前一到古代的尺寸,總是搞不清,原來就算一個宋代,尺寸的標準都不同。
可是,“米”呢?
趙權呆呆地望著屋頂,他突然發現,自己竟然不知道“米”是什麼。
隱隱約約,他隻記得這個單位似乎跟地球半徑或是光年有關,除此之外呢,還能用什麼辦法來測量並確定?
所有人都呆望著發呆的趙權,不明白他為什麼發呆。
良久,還是梁申輕咳了一聲,道:“接下去,還有許多事情待議的!”
是啊,還有很多事情!
那就待議吧。
無奈的趙權,隻能告訴李毅中,一立方米的水是一噸,先把這個比例記下來,其他的,再議吧!
春耕繼續進校被迫中斷的葑田已經來不及補種了,隻得最大可能的開發麥田,尤其是撫鬆縣的大片肥沃之地。
羅津的鹽田今年要繼續擴大生產,造船場也要開始進入試生產環節。
斜寸嶺周邊的一些牧民,既然已經遷去率賓府,就要想辦法讓他們在那裏安居下來。那個呼勒,可以扶持他成為新的族長,欠他的一堆籌碼,就當作是那些族饒贖金吧。
其他遷居到率賓府的蒙古部族,可以照此辦理。另外,那裏可不能光有蒙古人,其他部族,尤其是山裏的野人,也得想辦法遷一些過去。
率賓府是要建縣的,就稱為“海參崴”好了——為什麼叫這名字?嗯,聽那邊海參很多!
這裏不僅要作為南京府最大的牧馬場,還可以同時養些鹿。
代理縣長的人選?再議吧。
南京府周邊,現在算下來,已經有了火羅縣、羅津縣、撫鬆縣與海參崴四個縣級機構,對這些縣的具體管理條程,需要老侍整理一下。
北琴海那邊的水達達人,既然已經出山了,就爭取不要讓他們回去住那些豬窩。先給他們蓋些房子,然後有可能的話,派些人去指導他們放牧,或者開始珍珠的養殖——這個東西很簡單,回頭再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