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耀與十個東真兵被留下來,保護姚樞。
陳耀雖然滿腔的不樂意,但看著已是一臉肅然的趙權,隻好默默地領命。隻是望向姚樞的目光中,卻帶著毫不掩飾的嫌棄。
丁武趴在地上,認真地聽了一會,起身道:“有一支騎兵,離我們大概十幾裏,應該有近千人。正從西北往東北方向移動。”
“想辦法分辨得仔細些!”趙權吩咐道,隨後回頭大喝:“耀,過來計算下時間!”
陳耀嘟著嘴過來,趴在丁武身邊。
丁武在地上畫出一條弧線,標上箭頭與距離。陳耀算了一會,道:“距離十裏,馬匹均速六十裏每時,算上敵兵的移動速度,十五分鍾後接擔”
趙權手中這些騎兵,已經全部被他訓練成每分鍾固定的六十個呼吸。距離、速度、時間,在準確的計算之後,就會給騎兵的第一輪打擊提供最準確的依據。
從而,在騎兵接敵之前,給對方造成最大的殺傷。
在趙權看來,騎兵與騎兵之間的對決,隻要能在第一輪的打擊中獲得成功,那就可以掌控戰場上一大半的主動權了。
趙權幾人在前,一百九十東真兵在後,隨著半空中的海東青一聲長鳴,開始緩緩啟校
陳耀與馬哥一起,無奈地看著留下的數百匹馬、十個兵以及一個略顯局促的姚樞,恨恨地用袖子抽了下鼻涕。
五次六十個呼吸之後,開始加速,整支隊伍一朵正在炸開的煙火,在草原上迸射而進。
一百九十個騎兵,慢慢地調整成四支隊伍,分別跟在趙權、丁武、大岩桓與封揚身後。
當前方出現敵軍騎兵時,速度已經調整到了最快。
散開之後,兩百個騎兵,卻刮出了近千騎的風勢。
在東真騎兵前方的,是正在橫向移動,準備對忽察殘餘部隊進行最後夾擊的近千斡赤斤部隊。
雖然已經感覺到自己的側後方有敵兵來襲,卻隻是分出一些遊騎過來查看。大部隊依然沿著既定的路線移動。
當東真軍在他們的視線裏出現時,領兵的千夫長,萬沒想到隻有兩百饒騎兵,竟然敢向他們這支千人隊發起衝鋒。
從驚訝到憤怒,再加上短暫的慌亂,斡赤斤的這支騎兵隊在一瞬的猶豫之中,已經失去了先機。一大半還沒接到命令的騎兵繼續往前移動,一半正在調轉馬頭,準備與其他人一起接擔還有少數的一些,則開始茫然。
疾風之中,趙權抬起左臂,將臂上圓盾擋在前臉。右手端起鋼弩,不住地測算著距離。
“射!”趙權一聲大吼,身後近五十支弩箭,同時飛射而出。
前方敵方立時倒下一片。
趙權掛起空弩,又抓起一把,這次不用他喊,三息之後,又一輪弩箭飛射而出。
此時距前方敵兵還餘五十步,零零散散的箭矢迎麵而來。
身上披有薄鐵甲,隻要不是破錐箭,即便被射中,也沒有問題。趙權隻將注意力放在正前方,以防臉上中箭。
第二把空弩掛起,標槍跟著投擲而出之後,東真騎兵前方已經看不見幾個還在坐在馬上的敵兵了。
“鏟子!”趙權又是一聲大吼。
身後諸人,同時抽出兵鏟。近五十隻兵鏟,在陽光的照射下,發出黝黑的暗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