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章 晉北商會(2 / 3)

河東啊,這可是自家三代經營的地盤!

十多萬兵馬裏,大多數都是自己祖父、自己父親與自己的心血凝聚而成,如今就這樣地悉數奉手送於他人。

而他,河東劉黑馬的嫡長子,卻隻能這樣遠遠地看著,可怒卻不可言。

這些年,元國各地行政管理開始出現混亂的局麵。

元國初建時,忽必烈派出宣慰使以管轄各地。而後,有些地方撤宣慰使為“行中書省”,但是有些地方卻依然保留“軍民總管萬戶”的職位。

不幸的是,河東成為軍民分管的行省,更不幸的是,劉元振被轉為文官,成為首任河東行省丞相。

當年,劉元振幾乎以一己之力,勸降宋國瀘州知府兼潼川路安撫副使的劉整,並助其擊退宋軍的追擊。因此得賜錦衣一裘、黃金五十兩、白銀五百兩,並有弓矢與鞍轡,一時風光無限。

原以為,自己自此可以在軍中一路高升,萬戶唾手可得,一方元帥也不在話下。

然而,世事難料!

行省丞相,理論上是從一品官職,相當於大都中書省左右丞。

但是,行省丞相不管軍隊。劉元振能調動的,隻有太原府城三千守卒。十六萬河東兵馬,與他已再無任何關係。

一個沒有兵權的官員,還能稱為官員嗎?

早知道,自己就不該冒著天大的風險,勸降劉整了。如此,自己依然還能留在川北,哪怕隻是一個行軍萬戶,卻依然可以擁有自己的兵馬、擁有行軍作戰的自主權。

戰場,才是一個男人的天地啊!

但是,劉元振明白,河東劉家,終究會成為過去,也必須成為過去。

中原三大漢世侯,最早投靠忽必烈的真定史家,被徹底分拆,留著史天澤成為中書省丞相,位高權卻不重。

其次是保州張氏,倒是依然保留著兵權,但是張柔長期被留駐在宋國境內,孤守白鹿磯。中原各子弟,群龍無首,如今隻以乖乖地在各地軍中待命。

劉家投靠忽必烈的時間算是最遲的,加上父親前年去世之後,軍權被奪,再無可避免了。

也許,漢世侯本身就是一種過錯。

自從忽必烈將中原各世侯的私屬戶改為民籍,所有家族都已經知道,從此之後再無人能享有曾經的這種權力了。

能堅持的,唯有已經灰飛煙滅的益都李璮。

陛下能給河東劉家,給自己留一個行省丞相的位置,也許已算是皇恩浩蕩了。

可是,這樣對於中原,對於元國的未來,真的合適嗎?

軍製的打亂,防區的撤換,致使將不熟兵,兵不知將。萬一強敵趁虛而入,這樣尚未整合清楚的軍隊,能將擊擊退嗎?

晉北已經隱然失控,河東不穩,這中原的未來,到底會是誰的天下?

劉元振有些茫然。

按照劉元振的脾氣,早該直接出兵,滅了雲中那群無法無天的商賈。可是偏偏自己手下沒兵,擁有兵權的李恒,卻說這屬於民政,應當歸行省管轄。

而中書省那批人,明裏暗裏都在警告自己,必須以安撫為主。若是不行,隻能說明白自己無能!

這些人,隻是擔心損害到雲中趙氏的利益,擔心趙璧臉上不好看。他們難道不知道,對於越來越強勢的晉北商會,河東行省已經完全失去了掣肘的手段嗎?

整個晉北,所有的土地都不種糧,卻偏偏可以如數繳納糧稅。這些人難道看不出來,權國商賈的勢力,已經完全滲透了整個晉北嗎?

一陣急促的腳步聲傳來。

“劉丞相,晉北急件!”

劉元振緩緩地轉過身子,身上雪花竦竦而落。

“晉北,晉北反了……”

劉元振皺著眉頭看向他的左丞,“怎麼回事?”

晉北那些商人,雖然膽大妄為,但若說敢公然造反,應該還不至於。

“晉北商會,已經驅逐了雲中太守以及一些不肯與其作亂的商人,聲稱暫時接管雲中……”

“然後呢?他們怎麼造反了?”劉元振淡然地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