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1章 入秋(2 / 2)

臨安的百姓,就是這些權國奸細的軟肋。

想及於此,阿合馬有些得意地咧了咧嘴。不過,他的臉又迅速地皺成了朵苦菊花。

形式,越來越不妙了!

雖然身為中書省右丞相,阿合馬並未插足軍事,但是他很清楚,元軍現在所麵臨的艱難處境。

更艱難的,則是他必須為數十萬準備西遷的元國軍隊準備巨量的後勤糧草與軍械裝備。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啊!

其實在阿合馬看來,陛下早該放棄臨安撤往雲南了。

臨安的富足、江南遍地的財貨,唾手可得。兵力所至,席卷而去,這才是元軍最應該采取的手段。而不是去經營!

經營一個對自己始終有敵意,而且百姓是自己幾十倍上百倍的國度,這絕對是一件吃力不討好的事情。哪怕現在他們表麵上降服,十年、二十年之後呢?

無論是自己也好,陛下也罷,包括領軍作戰的伯顏、阿裏海牙在內,元國的核心統治者對於宋人來說,都屬異族。

宋國降臣至今為止還少有進入中樞,一個很大的原因,是訖今為止,他們連上朝都得有人給他們作通譯,否則連陛下說什麼他們都不知道。

在阿合馬看來,一個不擅長學習異族語言、一個不甘心被奴役卻隻敢將憤怒埋在心底的族群,就該直接滅殺了事!

而雲南卻完全不一樣。

無數種族群混雜之地,讓這裏自古以來對於外族的統治就不會產生排斥的心裏。那裏的統治規則,有點接近漠北西域,誰家拳頭大,誰說了算。

若論拳頭,這天下,還有比陛下更大的拳頭嗎?

而且,駐守在雲南的兀良哈台,早已開始向南方的征戰。自大理往西南,是緬甸蒲甘;自大理往東南,是安南陳朝。隻要攻下這兩個地方,便擁有了對南洋的出海口,便可以從根源上扼殺權國對南洋貿易的控製權。到那時,以雲南的崇山峻嶺與瘴氣毒物作為天然屏障,權軍再強,又能奈我何?

還是得再找個時間,勸勸陛下,不能再猶豫了。必須在秋收之後,征走江南全部的糧食,立即向雲南遷移。

樹挪死,人挪活。

連當年偉大的成吉思汗,都不曾固守過一個城池。陛下又何必要流連於臨安?

至於那些最終將淪為饑民的宋人,若是殺不光的話,就留給權國人頭疼。

多好!

還有一個問題,也是目前對於阿合馬來說,最為棘手的事。

與權國的談判,極為艱難。姚樞油鹽不進,無論怎麼給他挖坑、設陷、賄賂、引誘,都無法改變這家夥的死硬態度。

陛下這些年來,做事情似乎不如之前的利索。權國要的其實不多,並非納貢稱臣,也非疆域土地,而是那些據說是手上沾滿百姓鮮血的將領。既然他們要人,交出幾個,拖延一點時間,還是值得的。

現在最珍貴的,不是領兵作戰的將領,而是時間!

隻要打幾次仗,總會有源源不斷的將領出現。時間,卻是真的不好拖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