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城。
這裏是泗水郡的治所。
在三年之前,沛縣才是泗水郡的治所,在始皇帝最後一次南巡。
這是始皇帝一生的第五次也是最後一次出巡,這一趟出巡的目的地是東南方向的故楚之國。
最初的目標,便是楚雖三戶,亡秦必楚的箴言。
始皇帝決心以無上帝威者鎮壓!
因此,即便已是疲倦難堪,心力俱瘁,牽掛著帝國千秋基業的始皇也不得不親臨東南,以震懾這個潛在的對手。
這其中便是有東南有天子氣這一箴言的引導。
心中念頭閃爍,秦君想起了他曾經在史記查找資料,看到的一段話:在始皇剛剛蕩平六國、統一宇內的時候,宰相王綰就憂心忡忡地提醒過他:帝國新征服的燕國、齊國與楚國的故地距離首都鹹陽太遠,實難控扼!
此刻仔細一想,秦君赫然發現,王綰的老道。
這番話,王綰並非故意要在大秦帝國君臣彈冠相慶的時候潑涼水,而是一個老臣居安思危的逆耳忠言。
結果也正如王綰所言,在始皇帝駕崩之後,一年,陳勝、吳廣在蘄縣大澤鄉揭竿而起,反秦起義的烽火隨即燒遍了淮南。
郡守府中,秦君望著大秦帝國的地圖,心下念頭閃爍不定,身後月神目光清冷,不敢出大聲,生怕打擾到秦君。
目光在地圖上閃爍,秦君心中對於大秦帝國建立以及滅亡的事情進行了一次梳理,他赫然發現,自統一之日起,故燕國、故齊國與故楚國的反秦暗流從來就沒有平息過,而且各師長技,每家反秦的套路還都不一樣。
燕國本來就是戰國七雄當中實力最弱的一家。單憑自己的力量想要推翻秦朝無異於以兔搏虎,希望渺茫。
但相對於南方的齊國和楚國,燕國有一個天然的地緣優勢,那就是它的北境與匈奴接壤,這為燕人請外援打開了方便之門。
天問落在匈奴之上,秦君眼中殺機大盛,總有一天,他一定會將匈奴連根拔起。
“陛下怎麼了?”伏念目光一閃,作為儒家的夫子,實際上的領導人,他的政治嗅覺遠在東皇與黃石公之上。
秦君此番舉動,隻有張良與伏念察覺到了一絲不同尋常。
他們心裏清楚,這必然是秦君心中又有了想法。
“亡秦者,胡也。”
秦君目光一閃,沉聲,道:“匈奴狼族,遲早會成為我大秦心腹大患,而且拖住了大秦三十萬最精銳的大軍!”
說著,秦君長劍一移:“這裏便是故燕之地,在燕地往南,是曾經最富庶的東方諸侯齊國。齊地毗鄰海隅,兼收魚鹽之利,更有稷下學宮,得天下文明之精華所在!”
“燕人寄希望於外援,遠水難解近渴;齊人文化思想反秦,但是悍勇不足,正所謂秀才造反,三年不成。”
說到這裏,秦君瞥了一眼項羽,一字一頓,道:“真正對大秦社稷威脅最大的,隻有楚人。”
“故楚幅員遼闊,人口眾多,具備一個天然大國的基本素質,更兼它還是大國情結極其強烈的國家,所謂橫成則秦帝,縱合則楚王。”
“陛下,楚人雖然強大,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