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老爺和三老爺也都紛紛拿了筷子自己動起手來,除了女眷這邊有丫頭、婆子在跟前伺候著,男人們大多是自己動手的,周轉再放兩個穩妥的丫頭看著上菜、上酒就是。
老爺們動了,少爺們也就跟著動了,家裏的男人都動了,才輪到女人們這桌,這也是一種規矩,各位夫人、姑娘身後的丫頭紛紛上前給各自的主子盛了兩根、三根的麵條,加了小半勺的湯,璞玉學著別人的樣子,隻夾了一根來吃,其餘的就剩到了碗裏,顏老夫人吃了兩根以後也放下了碗,那裏麵還留著大半,瞧著滿桌子的碗都放下了,才笑道:“這碗裏留一半,是意欲著咱們家今年賺個盆滿缽滿,紅紅火火,有出有進,有盈餘。”
璞玉聽得有趣,以前在京裏也過年,府裏不過是張紅貼彩,一家人聚在一起吃年飯,那菜到是也有些寓意,不過都是那種冠冕堂皇的東西,不比這樣的,更貼近生活,象征著一家人美好的願望。
顏老夫人吃過了麵條,方瞧著滿堂的子孫,笑道:“你們可知道為何咱們會有過年這個習俗?”
顏家小輩們都互相看了一眼,搖了搖頭,這個問題還真沒想過,大家都是這麼過的,從進入臘八以後,就開始吃臘信息粥,挨到小年,就要吃祭灶餅,用麻糖粘住老灶爺的嘴,送老灶爺上天。接下來就是殺豬宰羊,置辦年貨,買新衣,購新帽,"蔥、蒜、薑,箔、表、香",全家人屋裏屋外大掃除,掃掉一年到頭的晦氣。
二十八,貼年畫",大門、二門、屋門要貼啥,牆上、樹上、牛槽上、米麵瓦罐上要貼啥,祖宗牌位邊、土地爺、老天爺邊要貼啥,全都亂來不得,規矩可是多了。
然後就到了三十了,家家戶戶就要忙著祭祖,祭了祖才能吃上飯,然後就忙著晚上的年夜飯,大年三十的年夜飯也是全家人聚到一起的日子,不管是相隔多遠的,都會在這一天趕到家裏,與家人一塊守歲。
顏大老爺到底還是走的多,見的多,笑道:“我到是聽過一個故事,說來給娘聽聽,看看是不是這麼回事。”
顏老夫人笑點了頭,道:“要說別人不知道也就罷了,老大頭些年行走在外,想必知道的也多些。”
顏大老爺笑著道:“這還是以前在外做生意的時候,在客棧裏聽老人們講的,說是每年都有這麼一天,有一種頭長尖角,凶猛異常的怪獸,叫“年”,“年”獸長年深居海底,每到這一天,都會爬上岸來吞食牲畜傷害人命,因此每到這一天,村村寨寨的人們扶老攜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的傷害。後來人們在家門口貼起紅紙,院子裏燒柴禾、攏旺火,用菜刀剁菜肉,發出雷鳴般的聲音。把“年”嚇回逃回了海裏。為了紀念這樣的日子,並且不讓這個怪獸再來騷擾大夥,所以就這一天定為除夕,也叫過年。”
顏老夫人笑道:“到底還是老大沒白出去闖蕩。”
說到這又道:“咱們這樣的人家,過年已不用自己伸手,卻是少了許多樂趣的,我到是聽說那些平民的人家,過年都要自己做好些東西的,從進了小年就要開始忙活做各種各樣吃的東西。先是蒸,蒸糖包、豆包、菜包、棗花饃,蒸出龍、鳳、穀倉、麥堆等等等等;次是炸,炸油條,炸丸子,炸"假玉",有紅薯做的,有小米飯做的,有粉條做的,有豆子做的;後是包,主要是包餃子,餃子的花樣可不少,有素的,有豬肉的,有羊肉的,有把裏麵包上硬幣的,吃到的人是最有福氣的。”
“哎呀!”
老夫人話音才落,少爺桌上就有個聲音響起,顏正瀟正一臉怪異的捂著嘴,見滿屋的人都瞅著他,一臉不好意思的道:“我剛聽祖母說的熱鬧,就夾了個餃子嚐嚐,誰知道這餃子也不知道是誰包的,裏麵怎麼放了不幹淨的東西,差點把我牙都硌壞了。”
一邊說著一邊從嘴裏吐出個東西來,顏正信和顏正巒挨著他一塊坐的,趁著別的兄弟都往他手裏看的功夫,顏正巒手快,上前就把他手裏的東西搶了過來,一看,是一枚銅板,當即大笑道:“這是誰呀,好端端的把銅板放到餃子裏幹嗎,難不成如今這餃子都實行包銅板餡了。”
少爺們一聽全都哈哈的笑了起來,冉紅福了一禮清脆的回道:“回四少爺,銅板是奴婢放的,奴婢的家鄉有個說法,這過年的時候能吃到餃子裏的銅板,就代表著這一年事事如意,處處發財,心想事成的意思,原是奴婢去大廚房尋食材的時候,正好看到廚娘們在包,一時興起就包了幾個,順手把懷裏的銅板洗過之後,又用開水煮過,才放到餃子裏的,原是想著給我們奶奶晚上回去當宵夜的。”
顏老夫人卻是笑嗬嗬的道:“好丫頭,這個寓意也好,如今看來,你這一片苦心,都喂了你們三少爺的肚子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