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六三章 小人(1 / 3)

“溫星華,你就是個小人。”英王被溫星華氣的哇哇大叫,要是讓他母妃知道他在外頭這般揮霍銀錢,準得回去收拾他一通。

其實英王這般,真不是心疼銀錢,而是英王的母妃,如今住在英王府的太妃娘娘,被皇上恩準出宮榮養,並不是個多麼奢侈的人。這也應該緣於英王外家的家風。

太妃娘娘的祖上是隨著開國那代皇帝打的先鋒,庶民出身,十四歲的年紀就隨從軍,一步步憑著軍蘇,從一個不知名的小兵,或到了參軍,再到了當時的開國皇帝的麾下,受了重用。

那會打江山,正是搏命的時候,所以太妃娘娘的祖上也是毫不含糊,而且在打戰上頭,腦子也好用,單人率百名鐵騎,就敢奇襲敵後,燒敵糧草輜重,以一人之力能抵百人之敵,屍堆成海的軍營當中,愣是能殺出一條血路來,帶著僅存的三、五個人,衝出了包圍,到達了接應的地點,這才一頭從馬上栽了下來,被人抬回去以後,才發現身上竟是中傷無數,連軍醫都為這抱憾的時候,竟然以著奇跡般的生命契機,還有頑強的生存意識存活了下來。

從此以後,一戰成名,更是得了開國皇帝的重用,那個時候皇朝初建,正是風雨飄搖的時候,皇上身邊信的過的都是這些跟著他打江山走出來的兄弟,可是這些兄弟當中,亦有人隻想享富貴,不想再受苦的。

太妃娘娘的祖上卻是能舍下京裏的富貴,毅然請命去給皇上守邊關,那會邊關動蕩,各個小國的勢力糾結,也想在亂世分一杯羹,誰都知道這不是個好活,可是太妃娘娘的祖上就能攬下這個活。

駐守邊關十年之久,未曾請調過一回,而且對於那些小國的滋擾,以最小的傷害,讓對方受到最大的創傷,這樣的戰役打了不下二十多回,直到威名震懾四方,皇上才把他從邊關調回,從此得封“毅勇侯”,與那些早就享了榮華,封了高位的人不同,毅勇侯,因為其忠勇,大義,而且為人謙恭,謹慎,當時的皇上體恤,這個爵位是世襲的,與那些罔替的,卻是不同的。

毅勇侯府,無論哪一任侯爺,對子女要求都極為嚴格,就是對部下,亦是如此。

毅勇侯府所帶出來的軍隊,自持,自重,軍令如山,從無一人膽敢違抗,而且在大墉幾代皇帝的江山穩固上,起著重要的作用。

第二任毅勇侯,曾領命收複夷地,因為夷地的地理位置特殊,四麵環山,密林圍繞,瘴氣肆虐,當時的毅勇侯帶著心腹,強行在山林之中開道,尋了當地的向導,帶足了藥材和水,在瘴氣中穿行,以五千人奇襲夷地,從腹地深入,五千精兵,以一抵百,隻與負隅頑抗者對敵,對那些手無縛雞之力,還有老弱婦孺皆不許傷害。

曆時一年半收複夷地以後,對那些逃跑到夷地周邊的,不服招安的小將們又循循善誘,利用其家人,妻子進行人誘哄,最後又在夷地建立了朝廷的各種機構,使得夷地一帶,能與外麵正常通信,來往貿易,帶動互地一地的居民生活,從以前的自閉,自滿,到現在的物流貿易,文化開放,即便偶爾還有不安份的人挑起事端,卻不會鼓動所有的夷人之心,這樣的和平至少維持了五十年之久,並且在新、老皇帝的交替中未發生過一次變化。

這幾年,國泰民安,忠勇侯府自然就隻是一個侯府,可是忠勇侯府每一代打仗的侯爺,真沒剩下多少銀錢,都說將軍愛打仗,因為哪朝哪代都有個不成文的規定,就是打仗得來的物品,誰搶的,就算誰的,所以才有了那麼多的洗劫,劫掠。

可是忠勇侯府不同的是,每一任帶兵的侯爺,得來的銀錢都不是用在了自家的花費上,而是都用來撫恤那些傷亡的士兵上了,尤其是給那些士兵的家眷安撫的銀子,朝廷開國的時候,戶部吃緊,忠勇侯就把自家的財產都便賣了,安撫了那些兵士,因為有了這個頭,每一任忠勇侯,但凡帶兵打仗,除了朝廷的奉祿,還有冰敬,炭敬以外,再就是皇上的獎賞,額外的真是沒多拿一分。

這樣的性子到是培養了一批忠於自己的兵士,同樣在曆代皇上那裏也落下了為君分憂的好名聲。

所以自打國泰民安以來,先皇便給了忠勇侯府一個讓很多人羨慕的不得了的差事,就是興辦錢莊。

這可是明晃晃的讓忠勇侯府撈銀子啊,可不得不說,忠勇侯府這些年之所以在曆代皇上心目中的位置不倒,便是因為忠勇侯府對得起忠勇二字,忠君,護國,勇字當頭。

正因為忠勇侯府得了這樣的差事,所以忠勇侯府上至子孫,下至奴仆,都僅守本分,手裏的銀錢流向以及來源都清楚至極,無論是誰想要調查,都清清白白。

而且忠勇侯府在七皇子出生的時候,便賦予了這一項權力,就是皇上也認可了,因為七皇子注定不可能與皇位有緣,外家太強,若是輔佐,到也罷了,若是為外家,那皇上就該擔憂了,所以忠勇侯府的做法到是讓皇上更加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