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姐先添了一鍋水,燒開之後好燙雞毛,雞毛燙過好拔一點。
劉彥軍把水燒開,姐姐已經把雞殺好了,血也放好了,不過還沒死透,還在地上還撲騰著呢。
生長時間長的土雞,身上的毛難拔一點,必須燙一下才能拔幹淨,而且生命力旺盛,脖子斷了還能在地上撲騰一會。
姐姐手腳麻利,三下五除二就收拾好了雞,毛已經拔好,內髒也已經收拾好,在砧板上碰,碰,幾下剁好,裝進一個不鏽鋼盆裏,先放點鹽入個底味,在切了兩片生薑,幾顆小蔥,倒了一點料酒醃製一下,一會再炒。
“小軍我看你摘了兩個茄子,是想吃小雞燉茄子嗎?”姐姐回過頭向劉彥軍問到。
“我看茄子長的不錯就摘了兩個,小雞燉茄子也好吃,就這樣吧,嘿嘿”說著劉彥軍自己笑了出來,說真的,他確實有些想念這一樣了。
小時候家裏窮,養幾隻雞也不舍得殺,隻有走親戚,或者家裏來客人才會殺一隻。
記得上小學的時候吧,有一次放暑假,有一天姥姥來了,還帶了一隻殺好的公雞,母親就是到地裏摘了兩個茄子燉著吃的。
那味道現在想想還覺得香,一口吃下去,茄子肉香濃鬱,回味無窮。
姥姥家在青峰鎮東南方向,離靠山村有二十裏路,姥姥不會騎車子,還好走親戚,一般都是走著去,親戚送她回去。
靠山村旁邊有五個村子,北邊是小學,是周圍幾個村孩子上學的地方,孩子不多一個年級隻有一個班,可能是靠山村以前有錢辦了小學,一直到現在都沒倒閉,鎮裏其他村子都沒有,隻有鎮上有一個,所以靠山村小學還真的是蠍子拉屎獨一份。
……
炒了兩個菜,一個青椒炒臘肉,一個番茄炒蛋,涼拌了一個荊芥黃瓜燉了一個小雞燉茄子,又蒸了一鍋饅頭,時間已經五點多了,把飯菜端到外麵石桌上,等人回來就可以吃了。
荊芥是河南特產的一種植物,和野薄荷有點像,吃著有一種獨特的味道,一般用來涼拌黃瓜,或者做荊芥腐竹湯……
靠山村有水田種的有水稻,也有平地種的小麥黃豆之類的,劉彥軍喜歡吃饅頭,姐姐特意蒸了一鍋,沒做米飯。
剛剛做飯時劉彥軍問了下小外甥幾點回來,要不要接一下,姐姐說沒多遠不用接,小學就在前麵轉個彎往街的方向走幾百米就到了。五點鍾放學之後,他自己走回來就好了。
農村孩子上學放學都不要人去接的,無論多遠和小夥伴走著就去了。大山深處很偏僻一般沒人來,有個生人街上的人一眼就可以看出來,而且他還會盯著你,搞清楚你是幹什麼的,所以不用擔心孩子的安全問題。
姐姐拿了一張涼席鋪在地上,三人坐在席上,姐姐和劉彥軍說著話,小囡囡自己玩著芭比娃娃,自娛自樂還挺開心。
姐姐家離山近,下午五點多太陽已經被山上的樹木遮擋,院子裏已經陰涼。
看到小囡囡在玩芭比娃娃,劉彥軍想起給小外甥聰聰買的小汽車還在包裏呢,起身去拿,好一會送給他。
拿著小汽車回來,又坐在涼席上。
“買那幹嘛,小家夥整天讓他爸買玩具,玩一會就玩壞了,浪費錢。”姐姐有點生氣的說到。
村裏孩子不可能像城裏孩子一樣,花幾十幾百塊錢去給孩子買玩具,幾塊錢買一個小玩具,或者木偶竹編已經很好了,像劉彥軍小時候,有個一毛錢跑到商店裏買十一個彈珠,就高興的屁顛屁顛的,彈珠一分錢一個買十個送一個。
在姐姐眼裏花幾十塊錢買一個玩具有些浪費了,實際上小囡囡的芭比娃娃比小汽車貴,隻是姐姐以為是布娃娃沒看出來。
“沒事,我這個當舅舅的都沒怎麼見過小外甥,見麵禮還是要買一個的。”劉彥軍笑著說到。
一般外出工作回到老家,都會給親人帶點禮物,第一次見小孩子也會買點禮物有準備就買身衣服,沒準備就給個紅包。
姐姐也知道這個風俗,長輩給孩子禮物不能不收,沒有再說什麼,繼續喝劉彥軍聊起天來。
“在外麵怎麼樣,大城市和我們農村有什麼不一樣。”姐姐隨便問到。
“有什麼不一樣,都是為了三餐喂飽努力,去掉房子高一些,車子多一些,人忙碌一些和農村沒什麼兩樣。”劉彥軍輕聲說到。
“在我看來還沒有農村生活自由,一年到頭沒有幾天假期,忙的要死,連房子都買不起,到頭來要麼租房子,要麼到其他小縣城,二三線城市去買房定居,真正能留在大城市的沒有幾個。”劉彥軍有些感慨的說到。
一批一批懷著夢想的年輕人進入大城市,一批一批被現實打敗的人離開,看著繁華的城市實際上留不住人。
“好了別感慨了,我們這裏比大城市差嗎?”姐姐看著劉彥軍回憶起傷心事,打岔的說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