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幾分鍾之後,第二遍豆漿也磨出來了,因為加了水,整個的豆子也都成了豆渣,所以第二遍快了不少。
豆漿倒進大鍋開始加熱,等待豆漿加熱。其實石磨豆腐和機器做出來的豆腐,工序沒什麼變化,隻是磨豆漿這一步不同,機器磨的沒有石磨均勻,也沒有石磨磨的細膩,就是這一點不同,做出來的豆腐口感也不相同,應該說有很大差別。
很多時候,頂級食材,和普通食材就差了這麼一點,可是它們卻有明顯的差別,失之毫厘差之千裏,說的就是這種情況了。
一道道工序有條不紊的進行,宛如牛奶一般的豆漿也從二爺一步步的工序中變成豆腐腦,很快經過鹵水的加工,熱騰騰的豆腐腦出鍋,二爺沒急著把豆腐腦做成豆腐,反而讓二奶奶去廚房拿了幾個餐具,劉彥軍知道,二爺是想讓他們幾人先嚐嚐做成豆腐之前的一道美食。
豆腐成型之前的美食,豆腐腦一道有名的美食,大江南北應該都有這個美食吧!不過地方習俗不同,也有些地區喜歡吃豆花,說起來豆花和豆腐腦沒什麼太大區別,但是又有明顯的區別。
豆花和豆腐腦其實都是做豆腐的中間產物,豆腐腦是最先出來的,比較嫩,用筷子夾不起來,隻能用勺吃;豆腐腦再凝固一點,就是豆花,可以用筷子夾起來吃;豆花放入模具裏麵壓實更加凝固之後就是豆腐了。
所以製作豆腐的流程就應該是這樣的:豆漿——豆腐腦——豆花——豆腐。
市麵上還有什麼老豆腐啊之類的概念,其實都是凝固程度的不同而已。
但是,嚴格說來,以能不能用筷子夾起來吃,來區別豆花和豆腐腦也是不對的。
劉彥軍總結了一下:豆花和豆腐腦都是做豆腐的中間產物,可以以凝固程度的不同來區別二者,但是各地多是以不同的吃法來區別,所以也可以說豆花和豆腐腦沒啥太大區別。
二爺自己動手,一勺一勺的豆腐腦堯到碗裏,一人一碗,二爺特意多堯了一碗,等下給老太太送去。
“好了,一人一碗,多了沒有,想要什麼調料,去問你二奶奶要。”二爺給幾人堯好豆腐腦又回頭忙自己的事情了。
有些人喜歡豆腐腦,有些人不喜歡,不過喜歡不喜歡都不能多吃,一碗嚐嚐鮮就夠了,二爺沒有給自己盛,做了一輩子豆腐,豆腐腦豆花都吃夠,幾個小輩嚐嚐鮮就好了。
看著繼續忙碌的二爺,劉彥軍也不去理會了,喜滋滋的端著一碗豆腐腦,深吸了一口氣,嗯!熟係的味道,嘿嘿好長時間沒吃過這一口了。
劉彥軍突然想到了什麼,把手裏的豆腐腦端給了玲玲,笑著說到:“嚐嚐,看看自己做出來的豆腐腦好不好吃?”
玲玲本來還不好意思自己去端一碗,現在劉彥軍過來獻殷勤,那當然是不客氣了,玲玲大大方方的接過來。
這可是自己親手參與的,很有紀念意義,玲玲先抿了一點點,嗯!很大的豆腥味,不過並不是讓人討厭的那種味道,反而能讓人有想吃的欲望。
“別直接吃啊!你想吃甜的還是想吃鹹的?”看玲玲直接下口,劉彥軍連忙說到。
劉彥軍知道新鮮的豆腐腦,什麼都不加也能吃進去,但是吃幾口之後就會膩歪,很難,繼續把一碗豆腐腦全部吃光,所以連忙提醒玲玲還是加點味道吧!
“甜的吧,我喜歡吃甜的。”玲玲隨口答到,沒眼色,沒看我在品味自己的勞動成果嗎,雖然就幫了一點忙,可是也算參與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