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美食啊?想吃天天來,天天都能吃到,雖然不會每天都有石磨的豆腐,但是普通豆腐腦肯定讓你們吃過癮。”二奶奶不以為然的說到,一個豆腐腦,有什麼好的,還能算美食?
“那還用說,我想吃還不會自己來嗎,難道二爺還能不讓我吃,是吧二爺?”劉彥軍笑眯眯的說到。
“哦,好。”二爺沒聽清他們說什麼,隻聽到了劉彥軍說自己,下意識的說到。
“好好好,想吃就自己來,對了把玲玲也帶來,別跟二奶奶客氣。”二奶奶笑嗬嗬的說到。
二奶奶去掉嘴不好,其他都挺好的,對小輩也大方,更別說劉彥軍這個在眼皮子底下長大的孫子了。
幾個人說說笑笑,十幾分鍾的時間很快過去了,鍋裏的豆腐腦也變成了老豆花,凝固成型,二爺拿來早以準備好的容器,墊上洗幹淨的紗布,一瓢一瓢的往裏麵堯著豆花。
盛豆腐的容器四四方方,和抽屜的形狀差不多,不過是四邊和上麵是木頭,一麵竹編,底部是竹子編的,不是很嚴實,可以讓豆花中的水分漏出去。
說起來這容器也是二爺自己做的,沒去找木匠做,二爺這個人也算是多才多藝了,樣樣手藝都知道一點,生活中的一般瑣事都能自己完成,不用去求人,家裏做個板凳,編個竹簍,或者砌個牆換個瓦,二爺都能自己做好,不用處處喊人幫忙,二爺的做人原則是,能自己做好的事情,就不去麻煩別人。
在劉彥軍印象裏三個爺爺,隻有二爺和三爺最好相處,最好說話,爺爺的話不是很好相處,人比較深沉,還喜歡說教,連劉彥軍也不喜歡往他臉前靠。
當然這可能,也和他們成長的環境有關,爺爺最大,吃的苦最多,他們成長於五六十年代,那時候還是掙工分的年代,加上家裏隻有孤兒寡母,沒大男人幹活,爺爺剛剛成年,就出去幹活掙工分了,沒機會學到什麼手藝,隻能出苦力。
到二爺長大了,因為家裏有爺爺在前麵頂著,他不用那麼辛苦出死力,有機會跟著人家技術工幹活,二爺也聰明,還趁機學會了不少手藝,到三爺成年,就更輕鬆一點了,不過三爺沒二爺腦子聰明,隻學會了一點泥瓦工的活。
有得有失,上天為你開一扇門,就會為你關一扇窗,二爺身體不好,沒有一般人身體好,但是他腦袋好,學什麼東西都快,當然去掉他不喜歡的讀書和武學,至於為什麼不喜歡,就關係到另外一件事了。
一瓢一瓢的豆花堯進容器裏,很快容器盛滿了,二爺把紗布一點一點鋪在豆花上,鋪的很平,很細心,接著蓋上容器的蓋子,和劉彥軍兩個抬到水池邊的木板上一放,兩個人又抬了一塊大石頭過來,在容器上麵壓上大石頭,一塊豆腐的工序完成,等下豆腐成型把石頭拿下來,豆腐放水裏泡著就行。
第一塊豆腐做好,二爺又接著去做第二塊豆腐,同樣的工序,在二爺有條不紊的操作下也很快完成。
劉彥軍閑下來看看時間,發現還不到五點,今天做四塊豆腐的任務就已經完成,劉彥軍還是很有成就感的,雖然自己能幫上的忙不多,不過想想二爺平時兩塊豆腐要用兩三個小時,今天做了四塊,也是兩三個小時完成的,能說沒幫上忙嗎?
https://www.biqiuge8.com/book/59050/496369402.html
biqiuge8.com。biqiuge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