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五點原因(1 / 2)

“其一,當時山東六國尚在,盡皆卑秦,不與會盟,且欲分我秦國而後快。鹹陽位於關中平原腹地,南臨渭水,北依高原,東有涇河,北有洛河,黃河,三河可以組成防線,我秦國可以據險防守。”

眾多朝臣皆是點零頭,其中,諸多武將看向扶蘇,也是覺得扶蘇不愧是大秦的長公子,這副言論,起碼對於兵事有一定的了解。

雖然山東六國從來沒有哪一次,真的打的鹹陽城下,一般來,攻到函穀關之後,就後勁不足,開始起內訌。但即便打到鹹陽城下,秦國也是怡然不懼。

想攻下鹹陽這樣的堅城,不付出慘痛的代價是不可能的,而在那之前,山東六國隻怕就因為損失太大,早早撤退了。

“其二,鹹陽地處渭水,我秦國如欲大出下,東進攻伐中原,鹹陽正是不二之選。有渭水之便,我大秦士卒循河而下,不過數日,即可到達齊國。”

這番言論的拋出,再度贏得了武將勳官們的讚同,戰國之時,戰爭不斷,烽火連,就沒有哪一不打仗,建城,首要考慮的自然是軍事價值。

作為都城,要有堅固的屏障,其本身更是要經得起戰火的考驗。同時,也要便於調動軍隊,不然之前為何秦獻公要將都城東遷到櫟陽,就是為了方便和魏國爭奪河西之地。

“其三,遷都鹹陽,有漁鹽之利,居於關中腹地,可及時征收賦稅。”

“其四,五德以為,秦為水德,背依高原,滔滔渭水,乃是龍行於前,鹹陽之地,正是被山帶河,南麵而坐,此乃是王下之氣象。此處正應彰顯水德之兆,故鹹陽,乃興秦聖地。”

李斯道:“扶蘇公子,鹹陽既為興秦聖地,今番為何又要營建新都?”

扶蘇笑道:“丞相莫急,等子完,再行定奪可好?”

“其五,孝公建新都鹹陽,是為昭告下,秦國變法大成,不再是過去窮困之國,新都鹹陽是秦國崛起的開端,曆經六代,時至今日,方才下混一,六國盡皆化作飛灰,塵歸塵,土歸土。”

“此五點,諸位以為如何?”扶蘇看向朝臣,帶著笑意問道。

嬴政微微頷首,扶蘇的這些,以前嬴政並不曾細細想過,今番,扶蘇隻是略微了一點,嬴政就立即全明白過來。

嬴政不僅在政治上遊刃有餘,在軍事上,同樣有著不俗的造詣。作為帝王,能配的上千古一帝的稱號的,隻有嬴政。

後世什麼康麻子也想染指千古一帝稱號的,扶蘇隻想一聲:呸!還有乾隆,自號什麼十全老人,一生寫詩四萬多首,數量超過了整個唐代,可讓人記住的,卻是一首也無。

想著這兩貨,扶蘇都有點覺得這二人著實有些太不要臉了,貼金貼成這樣……

隻能隻要抓好文饒筆杆子,什麼不能給你吹出一朵花來?

看著朝臣表示同意,扶蘇繼續道:“然而,時至今日,鹹陽不過勉勉強強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