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函穀關(2 / 2)

這支騎兵,將趙軍主力分割成兩支獨立的部隊,同時切斷了趙軍的糧道,最後這場戰役,以秦國獲勝,作為結果。

騎兵已經成為了戰爭的主要力量。

“走吧……”扶蘇揮了揮手,向前走去,子渝緊跟在扶蘇身邊。

一個時辰之後,扶蘇氣喘籲籲的翻出了崤山,函穀關,近在眼前。

看到眼前這道雄關,扶蘇也是感慨萬千。六國數次合縱,最終,在麵對函穀關這道險關麵前,都夭折了。

守住了函穀關,就是守住了關中的東大門,秦國,如欲大出下,必經函穀關,可若是實力不夠,那完全可以守住函穀關,然後耐心在關中舔舐傷口,伺機東出。

秦國在戰國時代,並非沒有遭受過失敗,可每次都能快速恢複,其一,依靠的就是商君的耕戰製度,其二,就是函穀關這道險,可以為秦國爭取足夠的時間。

正是由於這兩點原因,秦國不會像山東六國那樣,經曆了一場慘敗,就會一蹶不振,然後跌落霸主的位置。

不過,隨著時間的流逝,函穀關發揮的作用正在減,已經不是當年的那樣固若金湯,永不陷落。

如果扶蘇來麵對這樣一座險關,那麼扶蘇一定會放棄攻打函穀關,挑選輕騎,然後翻越秦嶺,直接進入關中,兵逼鹹陽。

擒賊先擒王,自古顛簸不破的道理。隻要拿下了鹹陽,函穀關發揮的阻礙作用,就沒有什麼價值了。

雖然如此,但這樣的辦法還是太過膽大,弄不好就是孤軍深入,這可是兵家大忌。

所以函穀關此時發揮的作用,雖然被削弱了一些,但仍可以發揮不錯的作用。

看到函穀關的守備,扶蘇皺了皺眉,這也太鬆懈了吧!

略微想了想,扶蘇就有些恍然,自嬴政登基之後,秦國相比較於山東六國,就已經形成了絕對的優勢,山東六國的實力,已經跌落到秦國普通郡縣的水平,所以,嬴政才會有掃滅六國的心思。

在秦國這樣的優勢之下,六國自保尚且自顧不暇,又怎麼會考慮攻打秦國,去捋秦國的虎須,難道嫌死的不夠快嗎?

因此,函穀關已經有很多年沒有經曆過戰事了,守備自然而然就鬆懈下來。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啊!”扶蘇在心底默默感慨。

難怪秦末的時候,陳勝手下的大將周文沒經曆什麼阻礙,就一路西進,到了關中的腹地戲水,遇到這樣的守備,根本不需要花費什麼力氣就可以解決。

在後世的時候,扶蘇就很疑惑,周文西進的時候,這函穀關怎麼一點作用都沒有發揮,讓周文順順利利的就帶著十幾萬大軍進入關中,根結在這裏找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