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中午,自早晨發放報紙到現在已有三個時辰。
在昨日夜晚,當扶蘇將自己的想法提出來之後,章邯連夜找了幾個在市井上經常以故事為生計之人。
當秦兵闖入家中,那幾人已是被嚇的肝膽俱裂,一般來,這般情況都沒有什麼好事,可接下來一幕卻是當今的九卿之一少府令章邯親自接見了他們,並且許下了極為優厚的報酬。
如此轉變,實在是令人有些措手不及,這些人便“欣然應允”了章邯提出來的請求。
如此一來,不費吹灰之力,扶蘇便收攏了這些人,而隨即,拿到稿件之後,章邯立即命令早已準備待發的印刷工匠連夜開工,加緊刊印。
兩個人,隻是一個時辰就刊印出了一千件,這一切自然得益於扶蘇提出來的活字印刷,起先時效雖然慢了一些,可隨後,所展現出來的效率卻是震驚了所有人。
不過,印出來的這些文本看上去自然顯得極為粗糙,不是非常精美,而所用的紙張,相比起來,也是有些低劣。
不過對此,扶蘇並不在乎,報紙在這個時代還算是一個稀有的物品,能用錢買報的人終究不多,所以,價格便成為了一個極為重要的因素,盡量削減成本,壓低價格銷售,擴大購買人群便是一個極為重要之處。
因為,扶蘇的打算是並非是要以此賺錢,而是借機搶奪輿論陣地,也就是,哪怕就是賠錢,扶蘇也會毫不猶豫堅持到底。這是從全局考慮,即便嬴政知道了,也會欣然允準。
孰輕孰重,嬴政可是比扶蘇拎的還要清楚,況且,相比起其他手段,報紙所耗費金錢無疑低廉的許多,而且光明正大。
至於效果嘛,還不好,因為到目前為止,才隻是一版報紙出現在街市之上。
而在營銷報紙的過程之中,那幾名提供稿件之人,又是給章邯出了幾個主意,讓鹹陽一些識文斷字的士子去一些有名的館舍讀報,這樣他們便有了一份活計,可以借此養活自己。
那些士子也是從下各地來到鹹陽,就是希望哪一能被一位貴人看上,然後出將入相。這亦是戰國留存下來的風尚,當今之時,隻剩下大秦一國,隻有鹹陽一城為都城,自然所有的士子都紛至遝來。
可有些士子在鹹陽盤桓數月,乃至於數年,身上的盤纏早已用盡,而讓他們如此歸鄉,他們又有些不甘心。
因為此時大多數士子腦子裏想的是富貴之後才可以回鄉,光耀門楣,不然,尚未有功績,便回鄉,那是自取其辱。
典型的例子便是蘇秦了,當時蘇秦剛剛出山,正是雄心勃勃,結果到了秦國沒被任用,回到家鄉,兄嫂極盡刻薄,正是因此,蘇秦才頭懸梁,錐刺股,苦心鑽研學問,等日後掛六國相印之時,蘇秦回到故鄉,才算是揚眉吐氣。
不要士子,即便是一般人也是在富貴之後,才想到回故鄉裝逼,就比如項羽,做了西楚霸王之後,便迫不及待的回到彭城,還“富貴不歸鄉,如錦衣夜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