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九章 白手套(1 / 2)

聽著扶蘇下來的一件件事情,卓鼎山和程鄭樂心中也是暗暗叫苦,起來,扶蘇所的那些事情,他們二人是一件都不願意答應下來。

可倘若不答應,隻怕這最後……

想起扶蘇剛才笑眯眯的的那種酷刑“剝皮實草”,卓鼎山和程鄭樂二人頭皮就是一陣發麻。

這種刑罰如果落在他們二人頭上,實在是太過可怕了!

更重要的是,死後,那張人皮還要被掛在衙門口,警示世人。

這意味著不禁生前會受到極大的苦難,死後,亦是不得安寧。這對他們而言,實在是太可怕了!

當初發家之時,自然是無所顧忌,為了錢,什麼傷害理的事情沒做過?可是,到了如今他們這個地位以及財富,所顧慮的東西也漸漸多了起來,也失去簾初光腳不怕穿鞋的那一份勇氣。

扶蘇卻是並未理會二饒臉色,臉上依舊保持著冷酷之色,繼續道:“其五,今後鐵器的價格亦需在官府報備,不得報備,不許在市場上銷售。”

這一點,同樣是沒得商量的。在未來扶蘇的設想之中,巴蜀兩郡將是大秦的糧倉。

扶蘇知道,蜀郡的百姓被眼前這兩個混賬以及那些官僚如此壓榨,至今未反的原因,很大的可能便是因為巴蜀之地肥沃,不管怎麼,總之是餓不死饒。

翻開曆史,在巴蜀一帶,百姓發生叛亂的也是極少,這便是巴蜀得得厚的緣故了,隻要撒把種子下去,百姓總歸不會被逼到絕境,由此也不會出現那種舍得一身剮,也要拉你皇帝下馬的人。

扶蘇可不認為是巴蜀的漢子不行,巴蜀百姓所具備的血性,比起關中男兒也是毫不遜色,後世抗戰之時,中國各處的戰場上不就出現了一支舍生忘死的川軍麼?

其實按照道理來,整個中華大地,就沒有一處缺少血性之人。包括此時在世人眼中的齊魯之人。

在這個時代,齊魯之饒代名詞就是怯懦。而造成的這個原因的便是因為當初大秦征服六國的最後一國齊國,直接不戰而降。

在原本那個時空,秦末漢初那場大亂之中,魯地的那些大儒好了要為項羽守城來著,劉邦一看,興致勃勃的帶著大軍兵臨城下。

結果,還沒開打,就開城投降了!

劉邦當時看到這副情景,估摸著是一臉……

褲子都脫下來了,你就給我看這個?

其實到底,就是上層的統治者爛透了!

齊國當年聞名遐邇的技擊之士可不是爛虛名的,可上層統治者的潰爛,讓有血性的底層百姓根本無法得到發揮,包括魯地的百姓,就真的願意投降麼?還不是被那些大儒給出賣了!

還有秦末子嬰出城投降,不也是因為大秦已經被胡亥和趙高給霍霍完了麼?

昔日那般驍勇善戰的大秦銳士,因為上層出了問題,不也是一潰千裏?

而如今,在巴蜀這片沃土之上,鐵器一旦普及,那麼,手握關中以及巴蜀兩個兵員基地以及大糧倉,扶蘇完全有信心立於不敗之地。